在暴雨襲城等公共危機發生時,需調動一切可調動的人力、物資和手段應對,也需要借助短信、媒體、網絡等一系列傳播平臺,引導所有的社會成員履行公民責任。
昨日,陽光普照,空氣清新,一個“高清版”的北京,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不真實感,仿佛前晚一切都沒有發生。
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的特大暴雨,為北京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已致北京約190萬人受災。截至昨日17時,在本市境內共發現因災死亡37人。
這場61年來的最大暴雨,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多面北京”,檢驗著公民社會的成色。在暴雨面前,絕大多數人“守望相助”,但也有人、商業機構和公共機構幸災樂禍,“趁災打劫”,令人寒心。
據新華社報道,在暴雨中,北京網友自發組織起愛心車隊,打著雙閃開車前往機場免費運送滯留旅客。
微博網友“菠菜X6”與望京網自發組織起“望京人赴機場免費救援”車隊,短短半小時集結了20多輛私家車,開赴首都機場接人。網友“何恩培”在微博中回憶,“六十年一次的暴雨,讓我有幸體驗‘雙閃志愿者’的溫情。凌晨3:30我出候機樓的門,迎面站著一個氣質美女,背后一輛雙閃奔馳。‘去城里嗎,免費送’,再看背后,一排雙閃車,有別克、有寶馬、有大眾……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一些市民拋棄了對陌生人的警惕,在網上公布家庭地址,歡迎受困者前往避宿;有商業機構也在網上發布消息,歡迎受困人員前往,免費提供食宿……
大雨年年有,然而,這種大規模的公民自發救助,以前在北京并不多見。這應歸功于近年來公民社會的進步與成長。這種救助,正是因為公民的關心公共事務之心,以及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意識。近年來,在汶川地震等災難中,這種公民精神屢屢展現,在“免費午餐”等諸多公益慈善活動中,持續成長。
然而,在這場暴雨襲城危機中,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有些出租車司機漫天漲價,“趁災打劫”;盡管暴雨如注,首都機場高速收費站卻照收不誤;暴雨過后,望京地區的一些市民昨天一早發現,前晚因為大水停在路邊的車輛,居然被交通協管員貼了“罰單”。
暴雨襲京本是所有人都共同面對的考驗,很多人的表現,卻令人心寒。然而,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不是一群人憑著道德優越感,對另一群人發起批判,而是,應該更深入地追問,為什么同樣在一片暴雨之中,人們的表現會如此顯著不同。
這或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致。很多人并不知道,暴雨究竟產生了多大的危害,也不知道,公共輿論空間中的主流民意在想什么。首都機場高速收費站、一些出租車司機、旅館只是在遵從最原始的自利原則,而沒有遵從“公民精神”,意識到自己也應在危機中承擔公共責任。由此,也就不可能啟動自己內心中的“防汛預案”。
在很多人“公民意識”不足的情況下,也凸現了公共信息動員的必要。也就是說,在暴雨襲城等公共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需要公權力機構和公眾,在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力、物資和手段應對現實危機的同時,也需要借助短信、媒體、網絡等一系列傳播平臺,引導所有的社會成員履行公民責任,共同應對危機。
無論如何,在暴雨中,不同的人群守望相助在一起,所展現出來的公民精神,是未來北京的一筆無價財富。不同的人群用責任和熱情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增厚了社會信任與合作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