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凈
10月13號,佛山發生一起車禍:2歲的小悅悅先后被兩輛車碾壓,7分鐘后,58歲的拾荒老人陳賢妹經過時,將她扶起,隨后送往醫院。
對于陳阿婆的舉動,大家都報之以贊揚之聲,但是也不乏質疑其炒作者,對于后者,我們無法用正常人的思維去評價他,因為他不懂得,陳阿婆救助小悅悅的行為只是緣于人類情感里最普通的“惻隱之心”。
對于“惻隱之心”,孟子說的形象極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這句話是說:人們突然見到小孩將要掉入井中,都會立即產生驚慌同情之心(而去施救)。這樣做并非是為了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并非是為了在鄰里朋友中獲得好名聲,更不是由于厭惡孩子的哭叫聲。”
而對于救人,陳阿婆是這樣說的“我什么都沒想,只想著救人”,“我救人是很隨意的舉動,就是覺得小女孩好可憐,我沒想過會出名,更沒想更多其他的事”。
是不是很驚訝,沒有多少文化的陳阿婆與幾千年前的大儒孟子說的話何其相似!
其實,這一點都讓人不費解。見危施救、與人為善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孟子還說了:“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我們從來都不缺少像陳賢妹這樣的平凡人的善舉,正如在2008年目睹了舉國救援汶川災民的行為后,作家肖復興所說的那樣:這富有人性的行為基礎,都源于我們民族文化的美好善良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堅韌,這是我們代代相傳的根脈,這樣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
當我們在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候,當我們因為彭宇案而“理直氣壯”的對弱者不施救時,陳阿婆一彎腰的舉動,分明是狠狠的扇了我們一巴掌。據報道,陳阿婆并不喜歡被人說是拾荒阿婆,因為她的主要任務是帶孫子,給一家飯店做飯,偶爾才會出來撿垃圾,我們敬重阿婆自尊自強的品格,拾荒也沒什么不好,可是在人性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她確實撿起了已經被有些人丟掉的善良和惻隱之心。
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去褒獎陳賢妹的行為,讓好人有好報,這是應該的。可是當各路記者對阿婆圍追堵截的時候,當各路人士拿著獎金、獎狀與她合影的時候,分明能從老人的臉上看到一絲不安、拘束和勞累,所以,讓我們稍安勿躁,不要為了彌補內心的不安,而去過度消費這個普通的老人。
10月13號,陳賢妹做了一件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做的事情,而接下來就是每一個人——你、我、他,心懷惻隱之心對弱者施以援手的時候了。
別忘了,孟老夫子還有一句話:無惻隱之心,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