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適婚年齡仍然未婚嫁的男女,時下在國內被稱為“剩男”、“剩女”。相較于女性,中國大城市中的白領“光棍”、“剩男”要面對更多壓力,房子成為剩男“脫光解剩”的最大難題。
南開大學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331萬。據某交友網站對旗下會員分析,以廣州為例,年齡在28歲左右的男性會員數量龐大,大體分兩類:第一類約三、四千人屬無房無車無存款的“三無”男性,月薪2000元至5000元人民幣,大多為外來人口、剛換工作或事業剛起步;第二類單身男性有15000多人,或有車或有房,年齡相對第一種大一些,月薪基本超過5000元。
與有能力、有勇氣并且最終仍可成功嫁出去的“剩女”們不同,“剩男”自身原因、外在因素都有可能將他們徹底關在婚姻大門之外:年輕“剩男”存在財富欠缺;年長“剩男”會被當成有隱疾的反面教材。“鉆石男”也好,“奮斗男”也罷,都有可能被剩下。
網絡社區上,一篇《剩男:無房無車無貌 怎么找女友》的帖子,寫出了多數“剩男”的心聲:普通白領在一線城市買不起房,怎么找女朋友?一平方難倒英雄漢的現實社會讓多少男人夜里躲在被窩里掉眼淚?
“80”后作為“剩男”生力軍,要面對更大的就業競爭,在擇偶上也面對更大的壓力。他們覺得女性對于房子等物質方面的要求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有了房子才有歸屬感,穩定的生活是婚姻基礎”。
資深情感咨詢師張璐莎認為,當今“剩男”有三個特征:有過感情經歷,工作后因忙于事業,使得在個人情感方面變得麻木,“愛情沸點”隨著時間流逝而提高,難被異性觸動;高學歷高收入群體在物質生活方面不會有問題,因此對女方也提出較高要求,進入他們視線的女性群體變得很小;事業忙碌、個人感情懶惰,總希望通過交友活動等方式迅速找到另一半,心態過急、缺乏耐心,反而容易把女方嚇跑。
中國傳統思維會讓很多人做出“房子等于穩定”的判斷。張璐莎建議,男性應該理性換位思考,和女方進行有效溝通、共同規劃未來人生。單身男性應該走出“房車是婚姻門檻”的誤區,不要因為現在給不了女方房子、車子就選擇逃避婚姻。月薪3000元以上的優秀單身女性現在大城市中非常普遍,這部分女性會較重男方人品,只要對方有誠意、愿意溝通,解決單身不是難事。(作者 王華 白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