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工作中感到筋疲力盡,遇到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又倍感無能為力嗎?從高校畢業的你,在邁入職場的短短幾年間是否感到已經將“知識儲備”消耗得所剩無幾,甚至感覺被“掏空”嗎?
這就是如今在白領中人數日益增多的一個群體“掏空族”。當知識的“內存”亮起紅燈,我們該如何應對?
名詞解釋
何為“掏空族”?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不但工作壓力隨之加大,職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不少職場人發現自己在邁入職場的短短幾年內,就將從小學到大學20多年時間的知識儲備消耗用盡,但又迫于工作太忙而無暇及時“充電”,以致“內存”不足甚至感覺像被“掏空”。他們無法在職場再產生新的想法或工作熱情,通常被視為當下快節奏職場中的精神犧牲品,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尷尬。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紀中后期便已經出現了“掏空族”,而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發現自己即將或正在面臨“被掏空”的命運。
心聲:“是時代發展得太快,還是我走得太慢?”
幾乎每位步入職場的人,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在工作壓力下奮力打拼。為了爭得一席之地,不得不持續性地付出相應的知識、體力、精力乃至情感,然后被迅速消費的內耗卻長期得不到及時補充,最終導致入不敷出的情況出現。“現在的我不再是剛入職時那個渾身充滿力量的人了,面對工作,總是感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連新人都比不上。”在某公關傳播公司工作的運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在公司工作超過五年的他雖說才剛過完30歲生日,看上去卻相當憔悴,由于采訪當日非工作日,他連胡子都沒剃,兩眼浮腫地出現在記者面前。“高強度地工作我早已習慣,加班熬夜也是家常便飯,作為男人來說積極打拼是應該的,辛苦一點不算什么,令我無法忍受的是最近時常感覺腦子被掏空了一樣,工作越來越沒有靈感。” 運鋒說。
危機感是從去年年底的“海歸”新人入職開始的,運鋒說,看到神采奕奕的新人繪聲繪色地闡述著自己的留洋理論,以及上司臉上驚喜的表情,他頓時感覺自己矮了一截,在大小會議上由于感覺自己底氣不足而干脆選擇沉默。
漸漸地,他在工作中喪失了斗志和激情,對生活的態度也變得消極起來。運鋒說:“若要形容被‘掏空’的感覺,就是‘江郎才盡’,這是一種比‘知識無用武之地’還要糟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