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漁民安居之后,湖南的“四水”(湘、資、沅、醴)流域漁民安居工程“帶著特殊的感情用心服務,帶著特別的責任肩負起使命”,取得了巨大成效。捕撈漁民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漂泊狀態,過上了幸福生活。(《紅網》1月6日)
近年來,“民生”無疑是從上至下的政治“熱詞”,時時在說,處處可見,也是各級黨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年提速,個個要緊。民生是什么?對于身處其中的百姓而言,不需要概念,不在乎說法,只關切實實在在的改變和成效,只聽從源自內心的幸福感和認同感。
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順利實施洞庭湖區專業捕撈漁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在此基礎上,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2010年全面推進湘資沅澧四水流域專業捕撈漁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
從“一湖”到“四水”,視野從一點而擴展到全線,關懷從一域而遍及全局,體現的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有眼光、有魄力、有規劃的發展戰略,彰顯的是一份對基層百姓、困難群體心貼心的民生關懷。
從“一湖”到“四水”,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唯求實實在在的效果。與洞庭湖區相比,四水流域專業捕撈漁民解困工作更具艱巨性,時間更緊迫,工作難度更大,目標任務更重。“一湖”解困工作的成功是“四水”安居工程的前提和有益借鑒,從“一湖”到“四水”,充分考慮了實際情況,不冒進,不放棄。這種發展,骨子里折射的是審慎決策、科學發展的理念。
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生有所托、樂有所業,本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在現實條件下,無疑又是最關切、有難度的問題。“以超常規的工作力度和高效率的執行能力,全力以赴,堅決打好漁民解困攻堅戰。”書記、省長的親筆信鏗鏘有力,又飽含深情。沒有悲天憫人、民生為大的執政境界,沒有科學的規劃部署、統籌考慮,沒有凝心聚力的號召力和執行力,這些常年過著“水上漂”生活的漁民就會被遺忘,被冷落,他們的“幸福生活”也許就要再盼上幾年。
民生說起來很大,落到每個人身上,卻很小。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住得安不安,病了看不看得起,老了有沒有人養。對決策者而言,沒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智慧,沒有為民謀利、鞠躬盡瘁的精神,沒有科學發展、心齊氣順的大局,民生發展的“湖南速度”就不會出現。湖南以中部省份的地位,以不居中游的干勁,以領跑中部的信念,跑出民生發展的湖南速度,讓人嘆服。速度源于實力,更源于精神層面的東西。以情撫情,以心暖心,就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