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上海也有了膠囊旅館,在中山北路近滬太路口,我找到了它。老板說,還在試運轉,沒正式營業,但上門打聽的人不少。
鋼框架的“膠囊”,寬和高約110厘米,長220厘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空調讓人冬暖夏涼,有枕頭被子、通風扇、可調燈光、鬧鐘、電源插座、液晶電視,還能上網漫游。68個格子間分成A、B、C三區,另有浴室、衛生間、吸煙區、小賣部和存物區等。每人收基本費28元,每小時再加4元,比如洗個澡再睡上一覺,10個小時就是68元。
膠囊旅館,據查這是國內第一家,別的城市有過,但那是山寨版的“膠囊”,上海這個“膠囊”是國際標準,材料、尺寸、設施、服務和防火防盜等,都有講究;除了構造格局不同,經營方向也不一樣,別地是長包的房客,而這里是以小時計算的旅客。
從日本開始,膠囊旅館火到英、法、德等國,既經濟又便捷也低碳環保,這不僅受到背包客的喜愛,也是寫字樓白領稍息片刻的好去處。
經理是個讀過MBA的“海龜”,他看好上海“膠囊”:海納百川是上海的核心價值,只要上海一天不停步,就一定有四方客人要來。他問我:“你明白嗎,現在的上海流動人口是多少?”
五星級賓館有需求,膠囊旅館也有需求,歸根結底都是避風歇腳的驛站。大都市,快節奏,上海應該有“膠囊”存在和發展的理由。一件可以期待的新事物,正躍躍欲試……(首席記者 雍和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