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蘭州市,本著“我的婚禮我做主”的原則,“80后”新郎何磬用DIY(自己動手)的方式為自己和新娘舉辦了一個溫馨而難忘的婚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革新,正值適婚年齡的“80后”對婚禮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今,厭倦了傳統婚禮形式的他們開始全程策劃自己的婚禮儀式,將浪漫和節約的概念融入婚禮過程中。
何磬說:“在婚禮舉辦前幾周,我把親朋好友對我們的祝福錄下來并做成動畫效果,在婚禮當天播出來。”在婚禮儀式上,何磬還別出心裁地和新娘演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
他們在婚宴上還設置了小游戲,通過游戲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愛情故事,并為賓客準備了有紀念意義的小禮品。婚禮結束后,何磬準備了簽名簿,邀請到場的嘉賓將祝福留在上面。
前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李娜說:“第一次參加這么有創意的婚禮,我非常感動。讓人覺得是在看童話故事但又是現實的。”
“自己參與策劃自己的婚禮儀式,既浪漫又節省成本。做這樣的一個視頻只需要100塊錢左右,比請婚慶公司策劃、制作便宜得多。”何磬說。
隨著數碼攝像機和照相機的普及,“80后”新人請來自己的好朋友充當攝像師,記錄整個婚禮過程。“這樣做也節省了婚禮的開支。”何磬說。
20年前的婚禮,是司儀對著大紅紙照本宣科的唱禮;10年前的婚禮,是司儀靠著一張嘴來調動新人和現場氣氛。如今,新人們對婚禮的要求則是全方位的。他們需要創意十足的婚禮,司儀只是婚禮中的一個角色和環境要素。
最近在網絡上熱傳的遼寧省大連市兩位“80后”婚禮的視頻就體現了年輕人對婚禮DIY的創意。
在那段視頻里,作為新郎的“80后”尼克扮演了婚禮司儀的角色。從婚禮策劃到主持,都充滿著一對新人的構思和創意。他們相識、相戀及求婚過程在婚禮現場得以再現,婚禮隆重而不奢華。
身在蘭州的“80后”武堃和孫妍正在籌備自己的婚禮。武堃說:“我不喜歡循規蹈矩,所以希望辦個與眾不同、符合時代潮流的婚禮。我想把自己和新娘的故事做成光盤。”他開始搜集素材,準備為準新娘送上一個難忘的新婚禮物。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的社會學專家王英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有越來越多的發揮空間和選擇方式。他們有能力、有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婚禮形式。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他們婚禮上的這些反傳統做法在體現他們性格特點的同時,也體現了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多樣化和包容化。”
騎單車迎娶新娘,利用網絡軟件制作精美的電子喜帖,用電子郵件向親戚朋友發出邀請,婚禮現場化身電影中的男女主角……越來越多尋求創意的中國“80后”用內心的夢想筑就自己的婚禮。(記者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