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最近,網友圍繞張衡地動儀的復原模型展開了爭論。這個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古董”的模型,其實是古代科技史專家根據196個字的文字描述制造出來的現代作品。中國之聲連線值班編輯韋雪了解詳細情況。
主持人:介紹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網絡上為什么會出現關于地動儀的爭論?
記者:之所以出現這個爭論,是源于網友閆濤在網上發布的微博。這條微博說,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是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
這條微博一經發布,立即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查閱書籍后發現,地動儀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張衡傳》中,于公元132年問世,約是公元190年到220年消失,至今未找到。網友還發現,直到公元432年,范曄才開始《后漢書》。也就是說,在地動儀消失了300年后,范曄沒有見過地動儀原型的情況下,寫出地動儀的內外構造。網友的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于地動儀真假的爭論。
主持人:對于地動儀真假之爭,網友和相關專家有什么看法?
記者:微博發布之后,立即引發網友的關注。對于地動儀的真假,網友們莫衷一是。方舟子的表態使得爭論升級,方舟子認為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早已失傳,是否具有監測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個謎。隨后,中國地震臺網專家做出回應,上世紀50年代的仿制地震儀由于設計缺陷,確定不能監測地震,但2005年復原的地動儀模型不存在這個問題。
有關地動儀的爭論引發了網友對于如何看待歷史和科學的思考。有網友說,在我看來不斷還原真相,不斷打破對歷史書寫的壟斷,逐漸逼近歷史真實,這才是真正對歷史懷有溫情和敬意。也有網友表示,既然地動儀存在爭議,就應該從教材中刪除,以免誤導學生。
近日教育部表態,中小學教科書如何描述地動儀是個專業問題,教育部已將有關材料是轉交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