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全程參與中國政府針灸申遺工作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沈志祥教授說,針灸成功入遺不僅意味著國際社會對這項醫學手段的肯定,更是以針灸為代表的、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中華傳統醫藥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北京時間16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中國申報的《中醫針灸》和《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針灸不是單純的一種醫學手段,而是2000多年發展的中醫藥文化的杰出代表,能夠體現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和基本原理。針灸成功入遺說明以‘天人合一’、‘辯證施治’為核心的中醫實踐醫學得到世界的認可。”沈志祥說。
沈志祥說,中華民族先人將辯證的哲學思想和醫學實踐相結合,創造了針灸獨特的治療方法,這樣的智慧成果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人類共享。
據沈志祥介紹,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申報報告全面、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政府在保護和傳承中醫針灸方面的各種舉措:
從國家法律上保障中醫針灸擁有與西醫平等的醫學地位,在全國建立起中醫針灸師執業資格制度,將針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定了上百名國家級和省級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三十多所高等院校、一百多個研究所從事針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
沈志祥說,針灸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保護、傳承工作帶來了更大的責任和壓力。“世界非遺就意味著不再僅僅代表中國的文明成果,如果保護和傳承不得力,全世界全人類都不答應。”
據介紹,中國政府將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繼續加大投入,重點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為每一個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項目傳承人建立個人工作室,招募徒弟;在國家科研項目方面增加對他們的支持,盡可能地為他們從事科研和臨床創造更好的條件。
沈志祥認為,中國作為針灸的發源地,對于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最核心的工作在于兩個方面:繼續挖掘和整理傳統醫學理論,將針灸學術體系完整地呈現給全人類;在臨床方面增加對針灸療效的研究。
“能和京劇一起從一千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此次申報的僅有的兩個候選項目,充分說明了針灸的代表性。申遺成功也說明了國際社會對針灸醫學價值的肯定。”沈志祥說。
沈志祥介紹說,針灸能夠為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所接受,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它能夠治病,并且無毒副作用、簡單易操作。此外,與復雜的中藥藥理相比,針灸的理論基礎,穴位、經絡和人體臟器的關系,也相對更容易理解,這也使得針灸成為中醫藥系統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項目。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針灸不僅保持了傳統的治療領域,在以往相對弱化的急性病領域也取得了突破。例如在運動損傷疾病方面,針灸治療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慢性病領域,針灸治療對艾滋病等現代社會疾病正顯示出中醫治療整體觀的優越性和先進性。
沈志祥表示,除了針灸發源地中國,目前其他國家的醫療科研機構對針灸治療重大疾病也積累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美國國會專門撥款研究針灸對治療孕婦妊娠反應的療效。此外,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科學家還在加大對針灸戒毒的科研和探索。
據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最新數據,目前針灸治療已經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應用,注冊的針灸執業醫師達10多萬。
作為一種醫學手段,針灸不僅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廣泛應用,美國國會也于1996年認可了針灸的合法地位,并將其納入聯邦政府雇員健康福利計劃,逐步建立了針灸執業醫師制度。
沈志祥說,針灸此次入選非遺代表作名錄將更加堅定世界各國針灸醫師的信心,鼓勵更多的人從事針灸醫學實踐,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傳承和發展這一人類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針灸入選的是代表作名錄,而非瀕危名錄。
“盡管現在世界上研究針灸、從事針灸的人很多,但這并不代表針灸和其背后的中醫理論就不會走向瀕危。”沈志祥談及非遺的兩種不同名錄時說。他認為,現代科學技術和醫療產業的發展,對于針灸理論的研究和保護將帶來一定沖擊。
“針灸之所以是國粹并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與西方現代醫學完全不同的醫學理論和對人體、自然的認知體系。如果將針灸簡單地視為一種扎針治病的技術,很難保證其背后的中醫理論得到傳承。”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是1987年成立、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性針灸學術團體,該組織也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建立正式關系的非政府組織。(記者顏昊 程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