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進度是許多準業主們最關心的。
他們不是建筑工人’也不是監理人員’卻會頻繁出現在某個在建小區的施工工地;他們有的住在工人新村’有的住在棋盤小區’卻在網上以“鄰居”相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準業主。
一套還在建造的房子’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一套還在建造的房子’讓許多根本不曾相識的人成了朋友。
他們會定期排班查看施工進度’還會為了搞明白承重墻和普通墻的區別而專門查找圖書和資料。他們是準業主’他們有故事要說。
準業主:陳亞則
“準房齡”:—年零—個月
研究房子成“專家”人送外號—“——房迷”
最近陳亞則的朋友們送了他一個新外號—“——房迷”。外號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他對房子著了迷,天天見人就跟人討論哪種牌子的電線最好,一個房間接幾個插座合適,開放式廚房好還是封閉式廚房好。
這一切都是因為小陳買了套期房。從去年買了這套房子開始,他不光天天關注房子施工的進度,還研究起房子的房間結構、墻體安排、管線架構等相關的專業問題,房子還沒拿到手,小陳已經出落成半個建筑專家。
每個月小陳都會抽空去一趟工地,一是為了看一下進度,二也是為了跟工地的師傅請教一些問題,如果還弄不明白,回家后小陳就會好好做一番功課,看書、上網搜資料、詢問專家,直至明白為止。有一次,為了弄明白承重墻與普通墻的區別,他前后看了五六本相關書籍,他笑著說自己上學的時候也沒這么用功過。
對小陳來說,這套房子確實來之不易。光首付就把小陳夫妻倆和雙方父母的家底摳了個干干凈凈,現在每個月還貸壓力也很大,成本太大了,所以才會這么關注。小陳現在最盼望的就是買的房子能順順利利拿到手,中途千萬別出什么岔子。
現在工程進入最后時期,不再允許隨便出入。小陳進不了工地,就在家琢磨起來,聽說塑料自來水管可能會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小陳很不安心,他特地打電話詢問了疾病防控中心的專家,專家說只要管子質量達標,問題就不大,他才放了心。
準業主:王秀明“準房齡”:—年零五個月
網上先把鄰居做每周排班看進度
王秀明對門的“鄰居”馬上就要生寶寶了,他和女朋友正商量著是不是要去隨個份子。其實這個“鄰居”,嚴格來說應該是未來的鄰居,因為他們還都是準業主。
雖然房子還沒建起來,準業主們相互之間已經非常熟悉了,他們建立了業主聯盟,主要聯絡方式是業主論壇和QQ群,王秀明就是其中的一員。通過網上聊天,他已經把樓上樓下的情況摸了個大概。
既然是業主聯盟,討論的主要問題肯定是關于房子的,現在房子還沒建成,業主們最關注的就是房子的施工進度和質量如何。后來在“斑竹”的統籌安排下,論壇里最活躍積極的幾個準業主已經排定了班,每周都有人去工地看一看,拍照片、發帖子,雖然都不是行家,對準業主們來說也算是一種心理安慰。
王秀明購買的小區里準業主以年輕人居多,除了房子之外,準業主們的共同話題也很廣泛。論壇里討論的,已經從最初單純的房子問題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內熱點、娛樂八卦、養兒經、哪里的燒烤便宜又好吃,最近他們比較關注的是哪張網絡照片最符合網絡神人“小月月”的原形。
這些未來的業主們現在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團結的團隊,他們相約等拿房的時候如果跟開發商有沖突,住房的時候跟物業有矛盾,一定要團結統一辦大事。
這些未來的鄰居很多都已經成為王秀明的新朋友,他們沒事的時候經常一起相約去工地看看房,聊聊天,吃吃飯。他們現在是因為房子而認識,以后也將要成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他們現在正在努力培養與未來鄰居的感情。
準業主們達成了一個協議:遠親不如近鄰,等大家住進新房之后,繼續保持密切的聯系,不要像現在很多人一樣,不知道對門的鄰居長什么樣子。
準業主:牛玉貞
“準房齡”:—年零六個月
用相機記錄房子進程給自己留下珍貴回憶
作為一名準業主,牛玉貞沒事的時候也會經常去工地看看,拍幾張照片,然后上傳到業主論壇與大家分享。不過,她最關心的并不是房子質量是否合格,格局是否合理,她現在去拍照,就是為了能在以后回憶的時候留下一些真實的痕跡。
玉貞是一個感情非常細膩又喜歡懷舊的姑娘,她保留著很多有紀念意義的小物品,比如跟男朋友看電影的電影票、好朋友從遠方寄來的明信片、媽媽親手織的毛襪子等等。所以,自從她和男朋友買了期房之后,她就開始為以后的回憶儲備原材料了。
“等以后住進新房,我和老公、孩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里,坐在沙發上喝著咖啡吃著點心。我會跟孩子說,寶寶你相信么,咱們家現在的位置原來是一個大水坑,是工人叔叔把坑填上之后才把房子建起來的,到時候我就可以把現在拍的照片拿出來看了。”雖然現在玉貞還沒有結婚,但是說起未來,她興奮不已。
玉貞在論壇上發的帖子很受追捧,很多網友對她的想法表示支持。一位網友說,買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確實值得回憶,而且買房子并不僅僅是為了有個住的地方,更是為了建立一個家。
玉貞說,看著自己的房子一步一步從一片廢墟到慢慢成形,從光禿禿的樓板到五臟俱全,感覺跟買現房是不一樣的。在等待房子完工的過程中,她和男朋友全程跟蹤,好像看著一個孩子成長一樣,以后肯定也會更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家。 (見習記者 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