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心中的圓明園”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圓明園大水法前啟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石魚、石桌、石獅子、龍頭石構件、石屏風……一批融匯了中西藝術精華的圓明園文物日前首次集中對公眾開放。在圓明園罹難150周年紀念日的前夕,這批以“回歸”的名義現身的文物顯得益發非同尋常。
這批珍貴石刻文物共計57類85件石刻文物,均是圓明園被毀后流散在國內各地的珍貴文物,它們是近年來由不同單位和個人向圓明園無償捐贈的。“很遺憾里面沒有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孫晨露感嘆。
曾引起轟動的“尋找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盡管困難重重,但在全球“摸底”的首站美國還是取得相當的成果,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杰介紹,2009年10月成立工作組專程赴美國進行尋訪,以摸底流失文物并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建設,尋到超過400張老照片及流失文物:華盛頓弗利爾和賽克勒博物館派專家介紹館藏文物和圓明園老照片,美國國會圖書館將館藏與圓明園有關的文獻資料搜羅備至,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和賽勒姆博物館則提供了大量圓明園老照片和西洋樓銅版畫圖片等。
他表示,此次美國之行也是今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圓明園管理處還將擇機開展赴歐洲和日本的尋寶之行,以期能建立一份較為完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名錄。
對于圓明園在當代構建的設想,陳名杰希望能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遺址保護和展示手段,其次圓明園學的研究水平能夠達到國際一流,像敦煌學一樣通過研究來擴大影響,第三是能做成國家5A級風景區,而日前圓明園已入選中國首批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著名學者葉廷芳亦認為對待圓明園遺址的態度不是匆匆忙忙地進行草率的1/10的復建,而應在科學指導下的研究和發掘。近年來從含經堂和九州清晏金魚池的開挖表明,圓明園大量的覆土掩蓋下的古建筑遺址仍留有像樣的基礎遺存。有條件、有計劃地使這些遺存展現出來,將使圓明園成為一座壯觀的廢墟遺址。
“生前的圓明園乃是中華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產物,還有151年國家巨額財力的付出。對于一個自強的民族來說,記住恥辱,比懷念輝煌要有意義得多”,他說。(記者 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