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班跟兒子當“同桌”、孩子上學媽媽做全職司機、上班潛伏QQ群替孩子安排“學習計劃”……日前,本報記者就“陪學”問題進行調查發現,為了培養孩子,南京約半數家長存在三類“陪學”現象:陪孩子做作業、陪孩子上輔導班、陪孩子做實踐。
記者調查
兒子上輔導班爸爸全程陪讀
每個星期六,南京鼓樓區某知名小學五年級學生晟晟都要到某知名培訓機構學信息學,晟晟在輔導班里那個“同桌的你”就是自己的爸爸。晟晟的爸爸告訴記者,“陪著孩子上輔導班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信息學課程難度比課本內的知識要難得多,兒子在班上成績只是中上游,所以他擔心兒子會跟不上。
晟晟爸爸上課時做筆記,每講一道例題,他都要小聲問下晟晟有沒有聽懂,如果晟晟有一點疑問,晟晟爸爸就會在課間帶著晟晟請教老師。輔導班有隨堂測驗內容,老師給晟晟發了卷子,還會給晟晟爸爸發一張。晟晟父子倆一起做卷子,課后一起討論。
半數小學生家長在“陪學”
記者調查發現,對小學低年級孩子的作業,家長的“參與度”過高。
南京力學小學五年級顧維雅的媽媽告訴記者,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她就經歷過“陪讀期”,那是在小學一年級。“那個時間點非常關鍵。女兒那時候還沒有從幼兒園的習慣中脫離出來,比如放學回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可能是打開電視機,做作業也很難集中精神,做個幾分鐘,就要起來喝個水,或上廁所。” 顧維雅媽媽說,女兒上小學后,自己幾乎每一天都陪著她做作業,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她都幾乎能背下來。“我陪讀的重點是培養她的習慣。”
離開父母孩子變得“不會學”
“爸爸,老師今天布置作業要做一個青奧主題的手抄報,你幫我搞一下!”“媽媽,老師說要我上臺當小老師,你幫我弄個PPT!”……采訪中,不少家長都表示,現在孩子學習任務比較重,如果自己不“幫把手”,孩子單獨完成學習任務會比較困難。
“不過現在孩子的依賴性確實變強了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向家長求援,不想自己主動克服。這樣如何培養孩子的刻苦鉆研精神?”一位家長不無憂慮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