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曹操墓真偽的爭論,在歷時8個多月后,依然沒有定論。對這場曠日持久討論的關注,恰恰是因為它可以成為我們觀察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標本。
如今,這場爭論仍在繼續。一邊是有人不斷拿出各種證據:9月18日,120名專家學者在河南安陽舉行了“曹操高陵考古發現專家座談會”,初步達成了一個共識:西高穴2號大墓應該是曹操墓。
一邊是有人鍥而不舍的反駁質疑:8月21日,23名專家學者在江蘇蘇州發起“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并一致認為:安陽“曹操墓”在發現和發掘過程中,存在人為策劃、蓄意造假的行為。
局部“共識”的背后,是巨大的分歧質疑,乃至“派別”對立。在這場爭論中,“挺曹派”和“反曹派”各方,都不斷通過媒體、博客、微博等方式發出各種聲音,爆出各種猛料,一場學術爭鳴正在演變為道德誠信之爭、法律責任之爭。
在這一過程中,當有人拿身體乃至生命打賭發誓、有人直言爭論背后的利益訴求時,人們不禁感慨:爭奪在上升,水平線在下降;利益在升級,獲取的手段在降級。
不管是“挺真”或“證偽”,對曹操墓的爭論已經成為一個寄托了各方復雜情感的社會公共事件。與曹操墓真偽相比,我們更關注的是,這一事件能否引發我們對其背后一些問題的思考,比如學術公信力的保障、文化與利益的關系、觀點爭鳴的尺度與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