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反復坐公共汽車排解寂寞
空巢老人的主要煩惱是“空心”
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70多歲的史阿姨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里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園,望著滿園景色發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聾,也就和保姆說說話。”史阿姨有6個孩子,但只有在周末時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兩位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卻充斥著孤獨寂寞。中國文明網聯合多家網站正在開展的一項調查表明,64.7%的被調查者認為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撫慰他們的心靈?
北京市西城區招聘了21名為老服務巡視員,起初目的是每天看看老人有什么需求,然后聯系相關部門幫忙解決。時間長了,空巢老人接受了巡視員,把他們當作親人一樣看待,他們的主要任務變成陪老人聊天。做了兩年半巡視員的吳家偉說:“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沒法和他們溝通,這些老人很少與人交流。現在每天都盼著我來解解悶。”
隨著家庭結構小型化格局基本形成,4—2—1時代(4個老人、2個中年人和1個小孩)正式到來,獨生子女往往無力兼顧事業和多位老人,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逐步減弱。
全國老齡辦2008年發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指出,今后空巢現象將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將明顯延長。與發達國家獨居及夫婦空巢戶高達70%—80%的比例相比,我國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續增加的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指出:“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空心’。對于城市、農村較富裕地區的老人來說,他們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服務。”他說,所有老人都需要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可能更加明顯一點。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社會、家庭來共同解決,不是哪一種單獨的力量能解決的。
空巢老人面臨三大挑戰
政府應鼓勵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
養老問題是社會關注的話題,今年被列入全國人大12個重點提案,也是涉及代表人數最多的提案。
吳玉韶指出,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著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更應該關注廣大農村的空巢老人。
二是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比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2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
我國已明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毫無疑問,子女是照顧空巢老人的第一責任人。據悉,《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首次將對老人的精神慰藉作為子女的一項義務寫入地方法規。
調查顯示,75.3%的人都想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69.4%的人由于經濟原因(如住房壓力大),無法實現想法。
吳玉韶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在給老人購房的首付、契稅、貸款方面給予優惠,倡導子女關愛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 。”據悉,全國老齡辦決定,從今年起,將每年重陽節所在的月份定為“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