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洛陽召開邙山陵墓群考古新成果發布會,與會專家確認:位于洛陽邙山的一座大型墓葬為三國名將曹休之墓。
經專家考證,曹休墓內出土遺物的考古學年代與安陽發現的曹操墓同類器物接近,墓葬形制也與曹操墓相似。
據河南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孫英民介紹,該墓葬位于邙山陵墓群大漢冢東漢帝陵陵園的東側,即洛陽市孟津縣送莊鄉三十里鋪村東南,雖經多次盜掘,仍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其中在墓葬后室北側發現了一枚2厘米見方的銅印,篆書白文“曹休”二字,為墓主人私印,這方銅印的發現,為探尋墓主人身份提供了確切的證據。
另外,曹休墓雖然規模較大,但上部未發現封土和陵寢建筑,隨葬遺物以陶器為主,這些特征也符合曹魏時期薄葬的喪葬制度。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李憑說,曹休為曹操族子,同曹操并無血緣關系。據文獻記載,曹休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被曹操稱為“吾家千里駒也”,《三國志》中有傳。其生年不詳,公元228年病逝于洛陽。
據介紹,曹休墓墓葬形制為東西向、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側室、南雙側室等部分組成。墓葬東西長50.6米,南北寬21.1米,深10.5米,構筑方法為明券。墓磚分為條形磚和楔形磚兩種,在楔形磚上發現朱書“左”“右”“第一”“第二”“第三”等文字,且位置排列有序,應為預制,有些磚上還發現有戳記。
據墓道、墓室填土分析,該墓葬系采用多次挖開墓道的方式,實施合葬。墓室內壁涂有白灰,邊沿用紅色彩帶裝飾,不過已大部脫落。前室和側室內均發現散亂的人骨,經鑒定為一男一女兩個個體,男性50歲左右,女性40歲左右。
除確認墓主人身份的銅印外,墓葬還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等。陶器有四系罐、碗、盤、尊、耳杯等;銅器有鋪首、鎏金銅帶鉤、泡釘;鐵器有鐵蒺藜、勾、鏡、刀削等。
孫英民說,出土隨葬器物和墓葬形制為東漢和曹魏時期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標尺,曹休墓的發現還豐富了人們對曹休這個三國著名人物的了解,而曹休墓安葬在東漢陵墓區域內,也為人們認識東漢陵墓和曹魏墓葬的分布區域提供了重要線索。(記者李亞楠 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