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陳振緒。
【人生故事】
“我臥槽馬將軍了!兒子,你又輸了哈!”
“老漢,擺起,我們再殺一盤!”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陳振緒,今年103歲。記者來到他家時,因室外下著大雨無法出去散步,他正在和三兒子陳朝福下象棋。
回憶這一生,老人的故事與兩位女人扯不開關系:一位是他的夫人譙常谷,一位是他的姨太太張敬蓉。
“夫人助我步入商海”
1907年5月23日,陳振緒出生在重慶北碚區澄江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剛滿8個月,父親就因病去世。
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母親有一手刺繡的好手藝,農閑給有錢人家繡些花鳥,可以賺些錢。9歲那年,母親把他送進私塾,一讀就是10年。
19歲的陳振緒又在母親的安排下到合川一個米店當學徒。在米店當學徒期間,娶了原配夫人譙常谷。結婚那天,在合川南城辦了20多桌海參席,每桌花了4塊大洋。“我老丈人是開碾米坊的,給我夫人的嫁妝很好。四圍雕花臺床就占了半間屋子。”
“那個時候,按照慣例學徒只能當3年,期滿了就可以自己做生意了。可是夫人要求我多跟師傅學幾年。我不同意,她就到母親那里去告狀。”陳振緒說,他在母親的壓力下繼續當學徒,但對夫人的做法憋了一肚子的火,從此兩年都沒回家。
當了5年學徒,陳振緒終于出師了。“買賣商我認識,船老板我認識。沒有本錢,就靠信用擔保。別個買了的,怕拿不走貨;賣了的,怕收不到錢,我就做過站,相當于現在的中間商。”陳振緒說,做中間商生意,除了自己為人正派、勤快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當學徒的5年里積累了廣泛的人際關系。此時,他才意識到當初夫人的建議是對的。如果只是初學三年就出師的話,僅知道做生意的門道,不可能有這樣好的人脈。
“為了彌補幾年來對夫人的虧欠,我在合川給她買了環子(耳環)、箍子(戒指)、帶子(項鏈)一套首飾,那時一兩金子才30幾塊大洋。”陳振緒說。
“不要回避我姨太太”
“你們寫我的故事,不要回避我身邊的另一個女人張敬蓉,她是我的姨太太。回避了她,我的人生就不完整。”陳振緒老人堅定地說。
做生意賺了錢,陳振緒豪情滿懷地從合川來到重慶,生意也越做越好,從單純的大米生意擴大到煤炭等其他行業。
其間,陳振緒在嘉陵江邊的碼頭上,遇見了張敬蓉。她原是一個軍官的太太,因丈夫戰死,成了一個年輕寡婦,兩人一見鐘情,便開始了自由戀愛。
“在我年輕的時代,雖然已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但由于連年戰亂,從來沒有人認真執行。特別是在生意人當中,納妾的現象普遍存在。”陳振緒說。
陳振緒告訴記者,他的二女兒陳朝芳和小兒子陳朝陽為原配夫人譙常谷所生,大兒子陳朝覺和三兒子陳朝福為姨太太張敬蓉所生。一家人同在一屋吃飯,相安無事,其樂融融。
“解放后,我國頒布了《婚姻法》,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像我這樣一夫多妻該如何處理呢?我去政府問,他們說我與兩個女人的夫妻關系都是成立的,她們可以離婚,也可以不離婚。”
“就這樣,我帶著兩個老婆分田地種莊稼。只可惜,在1960年,張敬蓉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因饑餓而死。”陳振緒惋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