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在7日舉行的安徽首屆民俗文化節上透露,將于今年6月公布的第三批列入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接近300項,加上之前兩批公布的1000多項,今年我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總計將達到1400項左右。
據馮驥才介紹,我國在2006年6月份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518項,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非遺”項目510項,目前,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經審批完畢,接近300項,即將進行網上公示。
“前兩批公布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飲食類項目太多,尤其是酒類制作技藝偏多。為了讓評選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有代表性、水平更高,今年我們有意識地控制了審批數量。”馮驥才告訴記者,我國今年的“非遺”項目即將達到1400項左右,數量已經非常大,提高門檻也是必然。
除了“非遺”項目的數量控制之外,馮驥才還建議制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牌警告與紅牌除名制度。
馮驥才認為,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存在“重申遺、輕保護”的現象。“很多地方政府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非常積極,做了很多工作,但一旦申遺成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定后,地方政府的政績完成了,反而沒人去對這些項目進行管理和保護,這種做法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對此,馮驥才提出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設立黃牌警告與紅牌除名機制。“以剪紙這一民間工藝為例,原本應該人工制作的剪紙如果由于申遺成功后價格上升,為降低成本改為機械生產,那該項‘非遺’的手工性就缺失了,也就不再是農耕文明的珍貴遺產。”馮驥才說。
馮驥才認為,進入“非遺”名錄中的項目需要接受專家委員會長期不間斷的監督,如果保護不好就需要進行黃牌警告,讓其在規定時間內恢復和解決。如果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合理保護甚至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的,就需要對其進行“紅牌除名”。(記者詹婷婷、熊潤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