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他們是近十年來一個新文化群體,他們是代表性人物,他們有不同的路徑進入公眾視野,但他們更屬于民間,他們都給人以歡笑,但卻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郭德綱笑得有些痞氣、小沈陽笑得有些土俗、周立波笑得有些發嗲,這是他們笑的一面,而他們還有另一面的笑:郭德綱笑得有些豪爽、小沈陽笑得有些歡快、周立波笑得有些雅趣。
幸福有些抽象,快樂應該發自內心,但笑,卻可以通過很多方式獲取。笑成為相聲小品追求的硬道理。
十年來,中國最引人注目的笑星,當屬郭德綱、小沈陽與“海派清口”首創人周立波。對三個人的身世與入道路徑、表演特色進行比較,也許能激發我們某些有趣的話題。
郭德綱不在天津占碼頭,卻在北京混天橋,這是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天津的碼頭太小,天津的文化場太窄,郭德綱只身來北京天橋闖江湖,北京應該占領天橋的人們去哪兒了?
通過百度,我們看到這樣一份郭德綱簡歷: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后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姊妹劇種,輾轉于梨園,兼工文丑與銅錘行當。
這份簡歷,我們看到一位沒有躋身高考獨木橋的青少年成長史,他從小就“混跡”梨園江湖,他學習這些,是為了愛好,還是為了將來入身文化宮,有一個鐵飯碗?還是為了進京在天橋長期進行非主流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