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7月1日電(記者魏運亨)“中國觀眾缺少上博物館習慣”的論調在沈陽被擊得粉碎:盡管這幾天時而烈日時而陣雨,盡管每天入場參觀有人次限制,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還是蜂擁來到遼寧省博物館,最積極的市民甚至凌晨4點就趕來排隊。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看“國寶”。遼寧省博物館1日稱,自“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文物展”上月26日開幕以來,在頭4個開館日就接待了18552名觀眾。
家住沈陽市和平區桂林街的李先生有幸成為開幕式后第一批看到“四羊方尊”等國寶的觀眾。這位60歲的老人說:“我平常就特別喜歡文物,這兩天從報紙、電視看到國寶展開幕,凌晨4點我就起床趕過來了。” 排在第一梯隊的其他十幾位市民,也都是天剛亮就趕來的。中央某單位來沈陽出差的王女士,本來要乘6月30日中午的飛機返京,聽說國家博物館的一批“鎮館之寶”在沈陽展出,當天9點也興致勃勃地過來看,結果近200米的排隊長龍讓她目瞪口呆。多虧遼寧省博物館破例,這位女士才了卻了心愿。
據主辦方介紹,這次巡展精選了從石器時代至隋唐時期的頂級文物共78件,其中一級品文物占全部展品總量的72%,是國家博物館歷年赴外展出中級別最高的一次。尤其是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5件鎮館青銅器中的3件:四羊方尊、龍虎銅尊和虢季子白盤,以及仰韶文化的代表作人面魚紋彩陶盆、龍山文化的代表作黑陶罐、紅山文化的代表作蜷體玉龍、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吳王夫差劍、西漢的金縷玉衣、唐鎏金縷空花鳥球形銀香熏等,都是載入歷史教科書的國寶。
激起沈陽市民看“國寶”欲望的,除了稀世珍品自身之外,媒體的全方位宣傳也起了積極作用。從這些“國寶”的運輸及開箱過程,到這些“國寶”出土的秘聞和文物價值,平面媒體、廣播電視、網絡一直緊盯不放。有3家地方報紙還出版了“觀寶手冊”。
4天之內連續兩次參觀“國寶”的沈陽市環城社區居民范女士說,博物館能否吸引更多的觀眾,關鍵是要看展覽的水平。像“國家寶藏”這樣的高水平特展,自然魅力無窮。中國人看這樣的展覽,那種癡迷程度和流連忘返,絕對不亞于法國人看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