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農村的老人孫志蘭去世前決定將畢生積攢的20萬元錢捐贈給地震災區。昨天下午,在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老人的兩個兒子遵照母親的遺愿,將她所有積蓄捐給校方,并設立孫志蘭獎學金,鼓勵在北京的川娃努力讀書。這是自2008年7月以來,該校的四川學子接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
“我這個病看來很難治,省點錢捐給災區需要幫助的人吧”,去年5月20日,躺在監護室里的孫志蘭看著電視上播出的地震畫面,對兒子說了這句話。當時,74歲的孫志蘭被發現患淋巴癌兩個多月,她是安徽省泰和縣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也是三子三女的母親。去年6月22日,老人去世。
昨天下午5點,孫志蘭老人的家人來到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這里有98個四川學生就讀。在百余名師生的見證下,老人的兩個兒子將20萬元支票遞交給校方。這些錢是老人畢生的積蓄。隨后,投影儀開始播放老人生前的視頻資料,一名來自災區的學生抬起右手,輕輕地擦去眼角的淚水。
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份,學校接到老人親屬的聯系電話,經過校方、災區學生家鄉的教育主管部門及老人子女三方協商,最終決定以建立獎學金的形式使用老人的畢生積蓄,以此來資助和激勵學校百名川娃進入大學深造。
這筆獎學金分兩個階段使用。第一階段是這些災區孩子在該校就讀期間,將用于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明年七八月,災區孩子返回當地就讀,學校會封存獎學金。“5年后,第一批孩子將參加高考”,校方領導說,此時,再啟動獎學金鼓勵考上大學的學生,并類推2年,直到98名學生結束高中生涯。
■側記
“母親平時不舍得吃肉”
提起母親,孫志蘭老人的兒子王奎武聲音哽咽,母親去世前,一直隨他居住。王奎武說,母親命苦,未滿一歲喪父,前半生坎坷,吃盡了沒讀過書的苦。
王奎武說,1974年,他正準備上高中,6塊錢的學費愁壞了母親,“當時記工分,每天才4分錢”,即便這樣,母親對他說,錢即使掰成兩半也要堅持讀書。
2000年,家里的生活環境有所改善,但老人吃了一輩子苦,生活仍然很節儉。“她平時不舍得吃肉”,王奎武說,只有客人登門才招呼著吃口肉。王奎武說,這20萬元錢,是母親一輩子一點點節省下來的。
由于幾個兄弟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一直難聚首,直到今年清明,他們才決定以這種方式完成母親的遺愿。王奎武說,“總算了了她的遺愿了。” (記者 張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