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海玉樹3月19日電(記者樊永強 張進林 楊壽德)36歲的藏族婦女永吉端上了熱騰騰的奶茶,還有新鮮的香蕉、蘋果和柑橘。她一邊招呼客人盡情享用,一邊忙著準備午餐。
永吉一家居住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結古鎮。8年前,牧民永吉和丈夫才仁文加離開家鄉雜多——一個以出產上好冬蟲夏草而聞名的高原縣——來到了這里,開始了經商生涯。
午餐菜單令人垂涎:主菜有藏族特色食品風干肉、血腸,還有青椒炒肉絲和醋溜白菜;主食有米飯、燴面片等;飲料則是噴香撲鼻的奶茶和鮮榨果汁。
“民以食為天”。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高原藏族民眾的日常飲食發生了巨大變遷:百姓餐桌,由簡單走向豐富;飲食習慣,也更加多樣化。
青海玉樹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由于高寒缺氧,歷史上當地百姓主要靠放牧為生,少量河谷地帶種植產量不高的青稞等耐寒作物,傳統藏族家庭一年四季都要食用大量的牛羊肉,以抵御嚴酷的氣候。
出身藏族農家的旦增是玉樹軍分區副政委。52歲的他回憶說:“上個世紀80年代初,玉樹的生活物資還很貧乏,一年四季很少吃到蔬菜。”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前來玉樹觀光旅游、做生意的人逐年增多,隨之也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1992年以后,結古鎮零零星星開辦了一些蔬菜水果店。內地出產的蘋果、梨、桃子,甚至香蕉、芒果等南方水果也出現在市場上。
黃偉萍夫婦2003年在老家河南省聽鄉鄰說青海玉樹“賣菜能掙錢”,便帶著孩子不遠萬里上了高原。
“這幾年變化太大了。”黃偉萍說,“剛開店時,整個結古鎮只有20多家蔬菜水果店,生意一般;現在鎮上有100多家賣蔬菜水果的,生意反而更好了,常常是供不應求。”
記者在黃家大約20平方米的夫妻店內看到:水果架上擺放著近20個品種;蔬菜架上則有40個品種之多。蔬菜、水果攝取增加,肉類吃的少了,藏族百姓的飲食結構也更加均衡、科學。
旦增有一個形象的“牛肉賬本”:“上個世紀80年代初,每年11月到來年5月大雪封山的半年時間里,我們兩口子能整整吃掉幾頭牛;現在,加上一雙兒女4口人,全家一年也吃不掉1頭牛。”
“現在百姓飲食更注重保健和口感。”25歲的才代吉是玉樹的一名導游,她的經歷是藏族新一代年輕人的典型——品學兼優從小學、中學一直讀到大學,然后又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
才代吉說她現在的飲食習慣是“藏漢交融”。她這樣描述一日三餐:早上通常是酥油茶和糌粑,午餐通常要炒上兩三道菜配上米飯吃,晚上一般是吃面條、喝磚茶,還要加一個蘋果或梨。
“現在手頭寬裕了,買東西也方便,基本上是想吃啥就吃啥。”才代吉說,周末休息時,她會和朋友們到街上吃火鍋、麻辣燙,幾家正宗的四川火鍋店成為她們的最愛。
黃偉萍說,她在賣菜的同時,也常常充當當地藏族百姓的“飲食指導”,“常有人來問我吃火鍋需要什么菜,讓我推薦一些”。
傳統藏餐風味獨特,同樣深受內地人喜愛。黃偉萍說:“藏族老鄉煮的奶茶味道很好,現在哪頓不喝,就想得慌。”
永吉家寬敞的廚房是藏漢飲食文化交融的一個見證:灶上一邊煮著奶茶,一邊煮著茶雞蛋;案板上放著風干肉、糌粑,也放著粉絲、豆腐和香菜;櫥柜里擺放著青白瓷碗碟,灶臺上方懸著一頂靠升騰的蒸氣而轉動的經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