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吳廣生)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唐代大家韓愈的名篇《馬說》中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名句也是千古傳誦,但伯樂的長相無人知曉。為了留存伯樂這一民間文化記憶,“伯樂”造像26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征集。
記者從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家收藏專業委員會等主辦的“征集‘伯樂’造像,留存民間文化記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征集“伯樂”造像是2008年3月發起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提名獎”活動的一環。征集的作品要求用寫實手法,門類包括國畫、油畫、雕塑、浮雕、工筆、版畫等,塑造的伯樂應端莊、慈善,透出聰慧與睿智,富有氣質與神韻。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羅楊介紹,伯樂不僅有神話傳說,更實有其人。最早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中有“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的記載。孫陽總結畢生經驗,著有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他死后葬于故里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集鎮駐地伯樂村,至今伯樂集的村民多稱伯樂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