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2月19日電(記者宋常青 張澤遠)只要輕輕壓下沼氣灶的開關,馬上就能夠燒水做飯——盡管已經使用沼氣灶不短時間了,但卡加曼鄉香拉村村民娘毛塔還是覺得沼氣灶既神奇又新鮮。
香拉村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村民以藏族為主。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東部,自然環境惡劣,村民長期依靠種植青稞、放牧養殖維持生計。
“以前我們這里的人做飯、生火都用牛糞和柴火。現在在國家的幫助下修了沼氣池,用沼氣爐做飯又衛生、又方便,我們覺得很高興。”娘毛塔說。
娘毛塔家廚房能源應用的變遷只是甘南州農牧民生活變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包括沼氣等在內的清潔能源在甘南得到大力推廣和使用,當地農牧民開始逐漸告別煙熏火燎的做飯和取暖方式。
盡管在甘南州高海拔的牧區,因為氣溫低、無霜期過于短暫、沼氣池發酵條件差,沼氣應用還比較困難,但在一些海拔較低的農區和農牧混合區,沼氣的的應用已經開始起步。
記者從甘南州農牧部門了解到,從2003年開始組織實施農牧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以來,當地已經建成戶用沼氣1萬6千戶,6萬多人受益。
其中,僅2008年,甘南就在包括合作、臨潭、卓尼等5個縣區的75個行政村新建了5600口沼氣池,幫助這些農牧民解決了60%的生活燃料問題,近萬戶農牧民在自家的廚房開始使用上了沼氣。
目前,甘南州沼氣等清潔能源建設的力度正進一步加大,將會有更多群眾享受到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甘南州推廣沼氣池建設,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農牧民的廚房能源結構問題,還要實現生態環保和生產效益的雙贏。
在幫助農牧民建設沼氣池的同時,甘南州正在探索發展適宜的生態模式,因地制宜開展“豬-沼-菜”和“豬-沼-果”等生態農業模式的示范建設。根據這個構想,沼氣建設將使農牧區出現:養豬——豬糞尿發酵沼氣——產生燃用沼氣,剩下沼渣用作菜果綠色肥料的良性生態模式。
據介紹,加快沼氣池建設的意見還寫入了2009年甘南州政府的工作報告。今年當地規劃在卓尼等4個縣新建設沼氣池1萬口,推廣太陽灶2.4萬臺和5000多個高效節能爐。甘孜州農牧民的能源結構,正一步步變得更加清潔、更加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