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樣,同時執行多份Case……Working Poor——犧牲假日,當個賺錢機器……”
近年來,國內各大論壇上,“working poor”一詞開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個專有名詞,被翻譯成“窮忙族”或“在職窮人”,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抱怨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
“窮忙”是事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我們‘窮忙族’比‘月光族’可憐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領黃燕華很坦率地承認,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窮忙族”。
調查顯示,和黃燕華一樣,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為“窮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是“窮忙族”。
黃燕華說,“月光族”也許多少有些“自得其樂”在其中,而“窮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窮,越窮越忙”。
由于工作的關系,黃燕華經常要出入高檔寫字樓。“人總得穿得體面精神些,才能見客戶;有客戶,效益才會好。”為此,今年26歲、正值妙齡的黃燕華不得不將每月開銷的大頭安排在穿衣打扮上。
“我身邊的‘窮忙族’很多,他們大多兼了好幾份差事,不僅每天過得忙碌,更是迷茫,永遠覺得自己只是在過‘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過黃燕華確信,“窮忙”是事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是論及前途,她仍然一籌莫展。
此外,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57.6%)認同“窮忙族”多為“80后”,16.7%的人認為多為“70后”,也有13.2%的人認為“哪個年齡的都有,但人數都不多”。
“窮忙族”產生原因是欲望膨脹?
歐美國家通過客觀指標發現,在他們的社會里存在著龐大的“working poor”族群。此外,隨著日本和臺灣地區近年來全球化發展愈趨明顯,也出現愈來愈多的“窮忙族”。
美國都市社會學家卡斯塔爾斯(M.Castells)通過對過去二三十年發達國家發展過程的觀察,提出全球化及勞動市場彈性化發展,導致除了高技術、核心人員的大量增長之外,非典型、邊陲性工作者也愈來愈多,后者在勞動權益與社會安全保障上遠遠不如前者。“窮忙族”的出現,成為后工業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上海社科院咨詢師劉波認為“窮忙族”的劃分雖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是在人們越來越關注CPI、收入分配、個人理財的今天,“窮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調查顯示,60.9%的人認為“窮忙族”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過大,競爭激烈;48.9%的人認為原因是“窮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職業規劃;39.5%的人認為是由于起點太低機會太少;26%的人認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認為是盲從、隨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認為是由于耐心不夠。
此外,此次調查中,88.1%的人因為競爭激烈而感到過壓力,11.9%的人表示沒有感到過壓力。
國家心理咨詢師王閩認為,“窮忙族”感到壓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價值觀的問題。“感覺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這主要還是從金錢角度衡量的。年輕人應該從整個工作職業生涯來看長遠的目標。”
一位名為“王者歸來”的網友認為,“窮忙族”產生的原因是個人欲望膨脹。“有的人,沒錢的時候買個二手手機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時就想買個電腦,等到工資3000元時就盤算著買臺高檔IBM……薪水增加的同時,個人期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斷地為達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要擺脫“窮忙”,就積極充電
“我是‘窮忙’,但我不是‘窮忙族’!”在北京某投資公司上班的安泰,極力將自己與“窮忙族”這個詞“劃清界限”。
兩年前進入職場的安泰月入3000。在他看來,自己網頁維護的職業只是一個簡單的、玩“打擦邊球”的基層崗位,而且義務加班的頻率還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資卡時也不會有多少喜悅感。但我肯定不會是‘窮忙族’,因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說,身邊的同事中不乏因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會,“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會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此次調查中,和安泰一樣,14.1%的人認為應該“窮忙”,在過程中總會有收獲。但是,更多的人則在為擺脫“窮忙”而糾結。
調查顯示,在被問道“怎么做才可以擺脫‘窮忙’”時,人們給出的排序是積極充電,增強競爭力(55.7%);調整好心態,適時進行工作減壓(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規劃和目標,就不會“窮忙”(46.5%);主動去適應社會(39%);社會不應該過于強調競爭(12.6%)。
對于如何擺脫“窮忙”的狀態,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由于我國經濟社會處于不斷轉型的時期,就業市場化趨向日益明顯。各式各樣的風險也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不斷呈現。因此,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面對風險時及時調整心態的能力比學到多少文化和技術更重要。同時,青年人在初涉職場時,不應該過分考慮物質條件或附加條件,最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此外,國家也應該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并干預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實現社會公正,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和生活保證,倡導社會階層的合理流動和合作,形成一個積極的、多元的文化。
周孝正提醒廣大青年,“窮忙”在職業人生之初出現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職業人生中一直出現,就應該引起警惕,以免走極端。 (杜晉華 羅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