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時50分,(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老汽車站出站口,一名孕婦突然臨產,許多路人紛紛掏出手機撥打120求助。由于遠城區120與中心城區120急救中心通訊方式不對接,產婦直到11時45分才被送到新洲區人民醫院。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新洲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婦產科,目前母女平安。產婦名叫劉青榮,新洲區倉埠街楊凹村村民。據其丈夫劉長青介紹,他上午陪同妻子從李集街乘巴士到新洲區人民醫院,車子到達邾城街老汽車站時,妻子已腹痛難忍,他扶著妻子剛走到出站口,孩子就生了出來。當時,許多同車乘客紛紛掏出手機撥打120。可120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讓他們找一部座機電話再撥打一次120,弄得大家一頭霧水。大家又急忙分頭尋找座機撥打120,為此耽誤了一些時間。
隨后,記者在新洲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的記錄本上看到,他們是11時30分接到電話,11時45分將產婦接到醫院。
事發現場,多名目擊者向記者介紹,孕婦突然臨產,抱著產婦的丈夫不停地向周圍群眾求助。地上滿是沙土,產婦痛苦不堪,嬰兒已娩出,可胎盤尚在產婦體內。附近一家副食店老板娘見狀,急忙跑回店里抱來了一床紅毛毯,將未剪臍帶的嬰兒包住。一位目擊事件經過的村民說,萬一在偏僻農村一時找不到座機怎么辦?
據新洲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新洲區范圍內,如果群眾用座機撥打120,接電話的就是新洲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如果用手機撥打120,就打到了武漢市120急救中心。由于武漢市120急救中心與新洲區人民醫院的120急救站尚未聯動,如果打錯了,求助者就得自行換另一種聯系方式。據了解,該現象在其他遠城區也同樣存在。(羅斌 江維 陳瑤 徐瑞)
資源分割不是服務缺位的理由
沒有人希望緊急病患在自己身上發生。但所有人都期望,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只要撥打120急救電話,生命就會有保障。在焦急和痛苦中等待了近一個小時的劉青榮和她的丈夫肯定沒有想到,那條他們心目中本應暢通無阻的“救命線”,會因為手機和座機的不同而變得如此曲折。
在城市公共服務快速發展的今天,撥打“110”、“120”等緊急電話,已成為大多數市民碰到緊急事件的第一反應。面對急難中的無助和掙扎,對于緊急救助的公共服務提供者來說,高效、快捷、及時無疑是最為重要、最為基本的要求。電話早一分鐘接通,機制早一分鐘反應,救助早一分鐘趕到,就意味著多一份獲救的希望,多一束生命的光亮。
在急救反應姍姍來遲的背后,不僅顯現出急救特服管理上的混亂和無序,更透射出公共服務資源條塊分割帶來的信息溝通與協調機制的遲鈍和失效。對急難中人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在于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在于公共服務最有效率,最不計成本,也最靠得住。但是長期以來,在同一個地區或城市里往往有多個職能相同、產權分別歸屬于不同級次的政府公共品生產單位,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壁壘,使得這些公共資源難以合理流動和有效整合,公共服務的優勢得不到發揮。
在政府提供的不同層次的公共產品中,包括急救服務在內的純公共服務不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市場機制無法對這類服務的供給和消費施加影響,是市場完全失靈的領域。正是由于這種市場失靈,政府不僅承擔維持公共服務秩序的使命,而且被賦予責任,對這類純公共產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統一協調指揮和聯動,提高其利用效率。
更快、更有效地救人于危難,不僅體現著我們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更是我們對生命的承諾。打破公共資源條塊分割,讓“急救通道”暢通無阻,就是讓城市多一份笑意,少一份悲傷。(李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