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來,丈夫時時讓我感受刻骨銘心的愛,讓我品味人間幸福;24年來,雖然我們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但在艱辛磨難中,我們互敬互愛,相濡以沫.......”3月6日,湖北棗陽市十大和諧家庭事跡報告會上,一對夫婦苦苦相守了24年的大愛,感動了千余聽眾。
今年45歲沈席珍是隨州市吳山鎮聯光村人,1983年經人介紹與棗陽新市鎮前灣村農民呂揚全相識后,兩人傾心相愛。并商定在1984年冬結婚。
正當兩人憧憬著美好生活時,一場厄運卻悄然襲來。 1984年4月1日上午,沈席珍沿著崎嶇山路騎著自行車往呂揚全家趕,想著馬上就要見到自己心愛的人了,心里即激動又羞澀。誰知在山上拐彎處一不小心跌進了四、五米深的山崖。沈席珍被路人救起送到棗陽市一醫院。在請襄樊教授會診后,醫院下達病危通知。面對噩耗,男友呂揚全在她清醒后趴在耳邊說:“席珍,如果你真的去了,我也不活了,去陪你;如果你還有一口氣,我就娶你做新娘。”說完兩人抱頭痛哭。也許是戀人的真情感動了上天,沈席珍幸運地活了下來。
醫院最后診斷結果是頸椎骨折壓迫中樞神經造成的高位截癱,這就意味著沈席珍終生殘疾。聽到這個消息,沈席珍痛不欲生。想到戀人對自己那么好,總不能只顧自已,而連累他一輩子,一定要讓他離開自己,去尋找他的幸福。自此以后,沈席珍總是有事沒事地找茬,向呂揚全大發脾氣,趕他走,要不就不吃不喝也不讓他照顧。可是呂揚全好像看穿了沈席珍的心思,反而更加細心地照顧沈席珍、耐心地開導她。沈席珍在心中只有默默地接受。
1984年冬,呂揚全不顧家人和親友的極力反對,帶著一個朋友,拉著一輛板車,拋開世俗,把沈席珍娶進了家門。雖然婚禮和外面的天氣一樣冷清,但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沈席珍心里感到特別溫暖。命運給她帶來痛苦,卻讓她收獲了甜蜜的愛情。
婚后,倆人過著異常堅辛的日子,呂揚全從不抽煙喝酒,只是拚命掙錢,為妻子治病,并且四處打聽治療癱瘓的良方。
1988年夏天,呂揚全聽說武漢一家醫院能治療癱瘓,就借了二千多元錢帶著沈席珍去武漢治病。為省錢,呂揚全帶了一大包饃饃當干糧,每次他給沈席珍買來可口的飯菜,自己就著涼水啃著長了霉斑干饃。經武漢專家診斷,沈席珍的病癥不宜做手術。走在長江大橋上,沈席珍絕望到了極點,就對丈夫說:“我活著也托累你,不如把我扔到長江里算了……”丈夫深情的說“你活著就有希望,有你我才有盼頭”。
為了給沈席珍治病,呂揚全帶著妻子先后到過北京、武漢、四川等地,雖然每次都是懷著希望而去,帶著失望而歸,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始終充滿著希望。呂揚全總是平靜的說:“不論日子有多艱難,我都不怕苦,只要你能高興,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呂揚全不僅是一個善良有情的人,更是一個勤勞能干的人。為了能讓沈席珍過得好一點,他每日勤扒苦做,精打細算,努力改變家庭的窘境。
在農村體力勞動很重,別人家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相互照應,而沈席珍家里外全指望丈夫一人忙碌。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給沈席珍端屎倒尿,然后端水洗臉,幫她刷牙、梳頭。夏天天熱,為了不讓沈席珍身上捂出痱子,丈夫每天早上擔兩桶水,放在院子里曬,等到中午二、三點給妻子洗澡,再背到陰涼處乘涼;冬天暖和的時候,丈夫總是把妻子背到背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1987年8月的一天, 呂揚全把妻子搬到陰涼處就下地干活,不一會下起大雨,坐在高背椅上的沈席珍,動彈不得,只得任由大雨淋,當呂揚全冒著大雨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后,把全身濕透的沈席珍抱進了屋,他自責了很長時間,怪自己粗心。自那以后對妻子照顧的更加周全了。
1985年,這對患難夫妻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兩年后第二個女兒又來到了人世。有了孩子,呂揚全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除了在外掙錢養活一家,回家還得照顧大人、小孩。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常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記得有一次沒有鹽吃,丈夫翻遍全家各個地方,沒有湊夠買一斤鹽的錢,沒辦法只好到商店稱了九分錢的鹽。第一個孩子到來時,奶水不夠吃,又買不起奶粉,孩子經常餓得哇哇大哭,只好給幾個月的孩子喂面糊,沒錢買糖,就給孩子喝糖精水,孩子瘦得只剩一張皮……
生活的再艱維,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有時寧可自己在外面大哭一場,呂揚全也從不在妻子面前表露,仍然笑著照顧妻子,給她講外面新鮮事,高興事。
這對患難夫妻恩愛的事跡傳開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許多熱心人打電話、寫信來鼓勵和支持他們并給予幫助。棗陽市藥監局組織干部職工集資為沈席珍買了一輛嶄新的輪椅,市衛生部門還定期組織醫護人員上門治療,新市鎮在生活上給予他們極大關懷。
陽光總在風雨后。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沈席珍家的日子慢慢走出困境。2個女兒也長大成人,現已外出打工補貼家里,丈夫除在家種20畝田地外,春上幫人收山野菜,冬天自己燒炭,每年收入1.5萬多元。家里換了新房子,添了大彩電,還安裝了熱水器,買了手扶拖拉機。日子雖說是一天比一天過得好,但呂揚全對妻子的心卻一直沒變。他時常會時常抱著妻子說:“你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讓我抱上抱下,抱出抱進,今生今世,我從不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