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浙江第一代女農民工調查:當"打工妹"變成老奶奶

時間:2007-10-18 09:45   來源:中新網
  我們根據讀者的要求再次進行了調查,發現在回鄉養老的第一代女農民工中,除了大部分依靠丈夫養老的之外,還有三種情況:一是早買了養老商業保險的;二是通過自主創業的;三是丈夫病逝,依靠子女的。

  68歲還在做的斯香娜

  9月14日,記者再次來到東陽,在城東街道斯村,我們找到斯香娜家時,她已經到城里的一家皮帶廠干活去了。

  丈夫斯仁義告訴我們,他一直從事水利水電建設,那時候不像現在有那么多的務工機會,加上又是困難時期,農村經常吃不飽,他就把新婚不久的妻子也帶了過去,這樣不僅多了一份收入,而且解決了妻子的吃飯問題,但妻子從事的也都是重體力活:挖土、挑石塊。

  今年68歲的斯香娜,在外面打了46年工,最后還是回到了老家。因為退休工資什么都沒有,自己的養老問題也只能靠丈夫和子女。也正因為這樣,11年前,三個兒子也考慮到“父親反正有退休工資了,母親辛苦一輩子卻沒有任何收入,應該給她加強保障”,于是就出錢給她買了三份“瀟灑明天”的商業養老保險。再過9年,這個保險就可以拿到幾萬元錢。

  本來斯香娜靠這筆錢度過她的余生應該不是問題。就算沒這筆保險,本來靠丈夫每月400多元的退休工資,和三個兒子每人每年給他們的2000元的贍養費,兩人也可以安度晚年了。

  可是,沒想到丈夫1997年得了中風,每年的醫藥費就要近1萬元,兩老的口糧是兒子給的,剩下的只夠一點生活費了。這樣一來,斯香娜的養老問題,只能靠自己去想辦法,好在家在城郊,她就到廠里去打工了。

  盡管蠻孝順的子女們多次勸她,年紀大了,不要再外出打工了,但是斯香娜覺得“自己還做得動,只要能為子女們減輕一點負擔也好啊,向子女們要錢用,自己也不自在!彼倪@種說法代表了農村第一代打工老人的普遍心態。

  當年“打工妹”如今老板娘

  46歲的樓曉光現在經營了一家賓館,生意不錯。

  樓曉光20歲那年到福建打工,在她的家鄉佐村鎮西營村,這絕對是個很轟動的消息。西營是個偏僻的山村,與磐安為鄰,那里的女孩子很少有走出大山的,更別提到外面謀生。

  樓曉光的姐姐嫁到了城區的盧宅,姐夫在福建承包了一家林場,急需人手幫忙,就讓她到林場給伐木工做飯。做飯對樓曉光來說是太簡單了,何況她也不甘心一直呆在小山村里,在這里除了靠山吃山,基本上沒有任何經濟收入。

  就這樣樓曉光來到福建,當了兩年的“廚師”。因為在姐夫手下打工,樓曉光并沒感覺多少辛苦。兩年后在姐姐的介紹下,她與城區盧宅的一個小伙子結了婚,成了當時令人羨慕的城里人,并生了一個兒子。

  后來,像眾多盧宅人一樣,樓曉光夫妻成了典型的“失地農民”,土地已全部被征用,但是優厚的待遇和失地農民保障使她一家人生活無虞。2005年,樓曉光投資20多萬元,和兩位朋友一起辦起了一家小型賓館。

  樓曉光說,她之所以經營賓館,也是為今后打算,把基礎打好,讓自己有個穩定的將來,也是一種保險的打算。

  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打工經歷,樓曉光說,現在女孩子出去打工已經相當普遍,但當年這樣做在一些鄉親那里看來不光彩,要承擔相當的風險,那段時期,農村人普遍認為女孩子出去打工回來后很難嫁人。哪像現在,女孩子大部分把打工當成了改變生存處境的方式。

  女礦工回了家鄉

  9月24日,在城東街道東聯村躍進自然村的家里,張小香告訴我們,月初她剛把戶口從江西遷回東陽,她總算可以享受東陽市農村合作醫療的便利了,再也不用為醫藥費報銷而跑到江西。

  1958年,張小香的丈夫招工去了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樂平礦務局仙槎煤礦,在井下當挖煤工,干了幾年后終于轉正。1987年,隨著一紙政策,張小香帶著4個孩子去了江西,并在礦區落戶。

  到了礦區,張小香在礦上謀得了一份裝煤的工作。每次有運煤車來,張小香就和那些同樣沒有正式工作的礦工家屬一起裝煤。

  這樣干了10多年,張小香始終沒有獲得一份正式工作。丈夫于55歲那年退休后,夫妻倆一合計,決定回到老家生活。

  當年裝煤讓張小香的腰、腿落下了病根,每看一次病都要回江西報銷,很麻煩,她就想著把戶口遷回東陽,幾經努力,現在總算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張小香向村民借了一點田地種植水稻和蔬菜,說起以后養老的問題,她說:“只能靠子女,好在人老了也沒什么要求了,無病無痛就是最大的安慰。”

  這次采訪中,記者了解到,1986年以后,另有一大批農村女孩子外出打工,從事“三來一補”加工業,主要在電子廠務工。這些女孩子當時年僅十六七歲,正是初中畢業,她們每天在流水線上工作十多個小時,每年收入數千元。這些收入除了補貼家用,最大的用途就是為家中建房、為自己準備嫁妝。不少女孩子一結婚,就結束了外出打工的日子。后來的來料加工業務,讓她們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的夢想,為她們提供了穩定可靠的經濟收入。

  現在這批三十六七歲的女性和第一代女農民工一樣,基本上未考慮養老問題,考慮更多的是房子和子女。有一個不得不引起重視的現象是:盡管現在農村開始發展社會養老保險,但是她們同樣堅信在年輕時多攢錢作為將來的生活保障,而子女也依然是她們老年時最大的依賴對象。 (記者 陳洪標 吳旭華 通訊員 斯國東)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五河县| 东宁县| 兴安县| 湟中县| 吴堡县| 宁夏| 澎湖县| 茌平县| 南雄市| 蕲春县| 晴隆县| 枞阳县| 横山县| 江达县| 衢州市| 泸定县| 潮州市| 山丹县| 湘阴县| 囊谦县| 苍山县| 宁海县| 菏泽市| 海门市| 宁陵县| 麻城市| 五家渠市| 教育| 江源县| 鄂温| 开江县| 武平县| 海兴县| 海晏县| 连城县| 砀山县| 白玉县| 三原县| 海兴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