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牌”教輔,在全國各地書店里還隨處可見,站在教輔產業鏈源頭一端的黃岡中學的教育“神話”,卻已被宣告破滅。已14年未出過省狀元,近8年未在國際奧賽上拿過獎,不再擁有超高升學率和競賽獲獎率,校園大了幾倍,但優質生源稀釋、師資流失……有關黃岡中學現狀的新聞注定會撥動我們的回憶,也撥動一個對于高考、狀元乃至所有教育問題已高度敏感和焦慮的社會的神經。
就像今天很多人都知道衡水中學一樣,十幾二十年前,全國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大抵也都知道黃岡,一座位于鄂東大別山區的中學,因為培養了多屆湖北省的高考狀元、奧賽獲獎者和清華北大等名校學生而讓人趨之若鶩。大多數學生并不能跨省跨地親去“神!笔芙蹋辽伲愕寐犅狘S岡經驗,買買黃岡教輔,做做滿世界散發的“黃岡密卷”。
昨天的黃岡,今天的衡水,乃至許多省級地區級“高考神!,在教育模式上很難看出有什么進化與不同。幾乎一樣,都是集中優秀生源,進行強化學習、題海訓練,加上骨干教師的猜題術、應試套路,“學生苦讀、老師苦教、家長苦幫”,當答題已訓練成條件反射的動作,標準答案已滾瓜爛熟到自動書寫,更多學生就得以通過高考進入名校,鑄起名校神話。
如果單論狀元出產率,也許黃岡中學已不再神奇。但對于這所所謂“走下神壇”的名校,我們究竟是應該報以嘆息,還是歡呼?在教育改革全面展開的今天,在特色辦學、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的當下,仍用高考狀元來充當“名校”門臉,是否才是不合時宜的舉動?而且,從一國教育發展的角度看,對于這樣的“神話”,我們也許還應該追問,經過神校高強度應試訓練而進入名校的孩子中間,有多少人在日后的成才道路上,有持續學習的動力和豐沛的創造活力?
沒出狀元但依然每年有七八百名“一本”上線畢業生的黃岡中學,其實說不上“淪落”。倒是當地政府的“振興品牌計劃”更令人擔憂。振興者,不過是制定“一本上線率提高1個百分點,考取清華、北大人數突破25人”等指標,然后使用行政、財政辦法,制造神話—辦學從此便不再是學校和教育的事。
高中并非義務教育,“神!币苍撌敲耖g自議,可有不可推。不論是在還有成片欠發達地區的湖北或是生源大省河北,政府真正要花精力做的,是抬高整個地區教育水平的底部,踏實搞好教育公平和均衡,讓更多孩子因教育成長為健康合格的國民,而不是制造超級神校、多爭幾個北大清華名額來長臉面。如果仍慣用“GDP”式的指標來看教育、管教育、膜拜“神校”,教育改革之路,創新強國之求,恐怕都會是舍本逐末,此路不通。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