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閩
“恐怖大王”李西閩,在經歷了汶川大地震幸運的存活下來以后,對生活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在創作了《幸存者》之后,又將目光聚焦到當下生存環境帶給人們的各種思考,于近日推出首部微博打拐小說《寶貝回家》。該書的選題是2012年編輯在剛剛火起來的微博上研究微博最熱詞匯時挖掘的。當時“打拐”是熱詞之一,而有關這個概念的書籍小說在文學著作中卻還是首次。
披露自己小時候就被拐過
火車站大廳,正在等待爸爸回來的小麗被噴了麻藥,從此失蹤;幼兒園放學了,那個拿著棒棒糖的“陌生叔叔”帶走了乖巧的思奇;動物園門口,小毛被一伙彪形大漢從媽媽的懷里當街搶走……這是《寶貝回家》書中描述的情景。
李西閩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就被拐過,“6歲時在河灘上玩,一對穿著干凈的中年男女給我大白兔奶糖,那年代,別說糖了,飯都吃不飽,我就傻乎乎的跟著走了,是一個鄰居看到趕緊告訴我爸,我爸當時在生產隊勞動,帶著十幾個男人追上去了,追了兩三公里才追上,要是像現在有車,交通又便利,早找不到了,幸好那時候不方便,在離我們鎮另外一個攔車的地方,把我解救回來,把對方打了一頓,也沒辦法就放走了。”李西閩常常會對孩子說:“這個世界還是有危險的。”
李西閩想通過此書,提醒自己也提醒天下父母,雖然這是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但作為帶小孩的人,家長最起碼要有覺悟,被搶的時候有一些防護的措施。比如人販子在幼兒園門口偽裝成家長,跟你聊天,他就是能知道家長的心理,他堅定的認為你總有一次會疏忽的,只要有耐心,就能把你的孩子帶走,反過來說,家長要一直警惕,孩子才是安全的。
好幾次寫不下去淚流滿面
說到為什么寫這個題材,李西閩解釋,主要是因為人販子越來越猖獗,自己有了女兒后,每每看到新聞中有孩子被拐,心里就沒有安全感,為了讓更多的父母包括自己的孩子免于被拐,于是,他就下決心寫了這本書。
“寫作時,書中幾個家庭的命運,常常讓我內心疼痛,好幾次寫不下去,淚流滿面。”談起寫作過程,李西閩透露,這樣的小說特別難寫,因為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比如人販子拐賣兒童的招數,比如失去孩子的父母怎么樣尋找孩子等等,必須真實生動。“在寫作此書前,困擾我的是如何把收集到的大量素材糅進小說,因為不是紀實文學,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構思,構思的過程相當痛苦。”
為什么不斷會有拐賣孩子這種令人痛恨的現象,李西閩認為,“一是社會大環境關注兒童不夠,盡管我們都很溺愛孩子,個案中都很愛護孩子,但不是普遍的。社會性的愛不夠,僅有的個體的愛是很狹隘的。而且對孩子的保護,還是過多停留在口頭上,社會是冷漠的。不說那些賣孩子的人,就說買孩子的人也不是出于愛,他們是有目的的,中國買孩子的群體相對比較愚昧,為了傳宗接代,不是說對孤兒的收養的那種愛。另一方面,中國的父母帶孩子很多目的是把他養大,我認識很多條件不錯的人,提供教育和良好生活給孩子,他覺得盡到責任,卻缺少細微的、溫暖的愛。”記者 蔡 震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