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明星劇照進教材,認真考證了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港劇《天涯俠醫》中,香港演員盧巧音和馬國明著民族服飾參加婚禮的劇照,出現在內地一家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材里,要求學生指出他們兩人服裝所屬的民族及其民族聚居地區。而馬國明在港劇《公主嫁到》中身著唐裝的劇照,此前也出現在介紹傳統禮儀知識的教材里。
用中小學生熟悉的港劇劇照作為教材配圖,也許教材編者是為了生動接地氣,讓枯燥的教材更能吸引學生們的學習和閱讀。畢竟因為年代久遠,一些早已失傳的民族服飾、古人的相貌、風俗習慣,只能靠配圖展現,才更加生動有直觀感。但是,編者在讓教材接地氣的同時,有沒有認真考證港劇中的這些服飾是否就是古代民族的服飾?電視劇中的三拜九叩等動作是否就符合古人的習慣?將其作為教材的配圖,編者是經過認真考證,還是隨手拿來用之呢?
無論是教材的內容,還是配圖,準確嚴謹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來,教材出錯的新聞卻屢屢見諸于報端,如: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張作霖照片并非張本人,屈原、祖沖之的衣襟被指穿反,戰國時期的孫臏坐上輪椅,荀子坐凳子讀裝訂好了的紙質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青少年們掌握真理、真知,教材是最權威的工具書,錯誤百出的教材又能讓學生們學到什么呢?準確嚴謹是對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教材的生命。
筆者并不排斥電視劇的劇照進教材,但前提是這些劇照所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的、可信的。古代沒有照像機,帝王的相貌、失傳的民間工藝、傳統習俗等只有靠文字記錄,但仔細研究這些記錄,為歷史事件、傳統習俗配上一幅真實、可信的插圖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有這樣,當學子們捧讀著一本本編校精細的教材時才會感受到科學精神的熏染,培養起嚴謹求實的態度。(作者系新華社記者 廖 君)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