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明 畫
近日,據媒體報道,今后中小學生在寒假、暑假之外,還有望增放兩種假。國務院日前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
國家鼓勵地方探索中小學增放春秋假,意在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增加他們接觸自然與社會的機會,以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其初衷不可謂不美。相比于將假期集中在漫長的寒暑假,“化整為零”、“一年四假”的做法,確實更有利于學生調整疲憊的身心。但是,放在學業成績仍是考核評價“教”和“學”雙方唯一標準的大環境下考量,增放“春秋假”又讓人絕對難以樂觀,學生“有閑”,并不意味著就能真正享受“休閑”。
在“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的指揮棒下,假期補課早已將寒暑假進行了“無縫連接”。多元化評價體系一天不建立,中小學生們未必能利用“春秋假”旅游,反而會在“第三學期”基礎上,又增加一個借“春秋假”補課的“第四學期”,培訓機構恐怕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商機,讓“春秋假”變成“春秋補習”。
在學校和老師那里,增放“春秋假”也有不小的現實阻力。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形下調整假期,讓2個學期變成4個學期,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一項“大工程”。有學校擔心影響教學進度,有老師擔心學生不斷放假就需要不斷調整狀態,容易導致學生浮躁影響學生成績,甚至還有家長擔心,原本正常的課業進程被壓縮,最終更會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增加……
從家長角度看,增放“春秋假”也不夠現實。事實上,孩子的假期,往往是很多上班族家長的心病,小孩在家沒人管,成天看電視或上網,有的家長不得不將小孩送到父母家或將父母接來幫忙看管小孩,家無老人者只得“托”到一些課外輔導機構,還有家長不得不將小孩帶到單位上班等等。中小學生增放“春秋假”,更會給這部分家長增添不少的負擔。
可以說,“春秋假”聽起來很美好,實施起來卻很難,極可能形同虛設。正因此,在幾年前首設“春秋假”的杭州,早有政協委員建議取消“春秋假”。
在筆者看來,增放“春秋假”,不如將每天的上學時間推遲,不如將雙休日、寒暑假真正還給學生,不如切實保障學生們的勞動課、社會實踐課不走過場。在現行教育考核評價制度之下,能保證學生們每天的睡眠不少于8小時,能保證學生們有雙休日和寒暑假,能讓學生們得到認識社會、接觸自然的實踐機會,就很好了,夫復何求?(何勇海)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