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鍋,幾張桌子,幾桶油,是48歲遂寧男子李剛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對市民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一年內對自家油條進行50多次試驗并主動送檢,成功將其中鋁殘留量降到16mg/kg,遠低于國家100mg/kg的標準。
走紅以來,李剛享受了不少掌聲和贊美,與此同時,也遭受了不少爭議和困惑。但無論前路有多曲折,李剛都表示,“我會繼續把我的店開下去,給成都市民提供可以放心吃的油條。我下一步要追求油條0mg/kg的鋁殘留量。”
談過去
研究國標油條因生意太差絕境求變
走到成華街口,隨便找一位清潔阿姨問路。“李剛啊?油條哥嘛!往里直走500米,就是成華巷口子,第一家就是他!”李剛在周圍人的眼里,已經是十足的紅人。
昨日下午3點見到李剛時,這個“國標李剛油條店”已經打烊,工人們都在休息,“早上三四點就起來開始忙,直到上午11點,下午相對空閑一些,大家就休息補一下瞌睡。”
對李剛來說,2012年3月18日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忘記的日子,“就是那一天,在多次試驗后,我將油條中的明礬和油條精全部去掉,用蕎麥粉、玉米、雞蛋取代。”
賣油條以前,李剛在地質隊背過砂、在老家當過電工,也在工地上打過工、旅游區開過干洗店,生活和工作不斷變換,直到2011年前開始炸油條時,他才感到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其實,開始研究國標油條,是因為當時生意太差。”李剛介紹,店內主要賣油條豆漿和面食,生意最差的時候,一天最多賣出200根油條。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