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坐久了,站一站。
②檢票口,排前端。
開篇語
過年回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再度化身候鳥,穿越南北寒暑,家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沒有比過年回家路,更能精準映射這個民族的寬宥與隱忍,執著與繾綣。只有買不到的票,沒有回不去的家,那些在外漂泊艱辛打拼的人,無論鮮衣怒馬少年郎,抑或中年躊躇務工族,這時候,都卸下虛妄和負重,回家。于是,途中摩肩接踵的人群,歸心似箭,鄉愁磅礴。
今起,本報派出多路記者,跟一程他們的回家路,用筆和鏡頭真實記錄這些愛與哀愁,夢與家園。
主人公:老劉和他的兒子老家:“松花江上”
回家方式:T字頭列車,坐票,10小時
在京經歷:夫妻打工開店做服裝加工生意5年,兒子3年前來京上學現面臨中考。打拼多年,在老家買了新房。今年提前回家過年,成功訂票,終于不用“站回去”了。
2013年1月26日,春運第一天。
清晨6點,北京站的第五候車大廳人頭攢動,形形色色的人群提著各式各樣的行李,漸漸將等待檢票的隊伍拉長。距離T157次列車正點開車還有26分鐘,老劉和兒子提著6大件行李,搶站在檢票隊伍的最前面,急盼著踏上開往故鄉哈爾濱的特快列車。
這下能安心回家了
從北京回老劉的家,需先乘火車至哈爾濱,出火車站后步行500米至公交站,換乘1個小時左右的公交車到達哈爾濱北部的呼蘭區,下車后再坐十幾分鐘的出租車才能到達。
老劉和妻子在大紅門服裝商貿城附近經營服裝加工、批發的小生意。夫妻倆曾經做過服裝訂制的買賣,都是縫紉好手,在這行干久了,兩人看準商機,又做起加工創意零錢包的生意。
往年,為了多掙點兒錢,夫妻倆總要忙到年根兒才肯回家,因此只能買到臨客的站票,“一站十六七個小時,太累了,孩子更受不了”。今年,老劉說他想開了,不能用有限的生命賺無限的金錢,“忙了一年了,過年時最重要的就是跟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這次,老劉買到比往年提早一個星期的特快車票,有意避開高峰期,不想讓兒子太遭罪。
“T字頭的,一沒動車那么貴,二坐車時間相對也比較短,一早上車,晚上就能回家吃上團圓飯。”老劉瞇著眼笑,對自己的回家計劃頗為滿意,“媳婦兒提前半個月先回家打理去了,就等我們爺兒倆了”。
老劉一心盤算著能安安穩穩坐上回家的火車。可回家前一天下午,老劉的上海客戶突然打來電話,說錢包到貨后還缺50個,要求馬上補貨。老劉一時亂了陣腳,“工人都回家了,客戶又要得急,做生意最怕丟信譽。”老劉不敢猶豫,披上件羽絨服,趕緊去廠家進布料。
“客戶要純棉帆布的錢包,正面印有‘老公發的零花錢’幾個字。”裁剪布料、印刷、加工……這一道道工序平時需要3個工人合力完成,即便如此,制作50個零錢包也常常需要花費四五個小時。老劉的兒子亮亮說,那天下午,爸爸把自己關在加工屋里趕工,自己在隔壁房間,一直聽著電動縫紉機運轉時的“嗒嗒”聲。
當晚7點多,老劉將寫好的快遞單貼在貨物包裝上交給快遞員后,終于長長舒了口氣,“這下能安心回家了”。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