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鐵流苦戰職稱考試12年終沒過關引發社會關注
網友指出現行職稱評審使整個社會付出巨大成本
知名學者熊丙奇指出,職稱考試不是要不要改革的問題,而是應叫停或取消
漫畫:朱慧卿
近日,著名作家鐵流苦戰職稱考試12年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據人民日報1月11日報道,為了通過副高職稱考試,鐵流年年都要放下手頭的創作,為攻克英語和計算機而努力,但連考12年都沒能通過。
“職稱考試無端浪費人才精力。”長城論壇網友“蓮池白丁”說,試問一個作家的黃金創作期能有幾年?英語和計算機作為服務于人的工具,對作家來說,能用于創作、投稿、交流足矣,非要把考試成績作為硬指標,豈不是舍本逐末?
南海網網友“趙艷生”認為,如果職稱不是與待遇掛鉤,相信沒有幾個人會為了評職稱而不懈奮戰。當前的政策是職稱高,待遇也高,職稱低,待遇也低,所以人們才對評職稱這么趨之若鶩,甚至無所不用其極。
人民網網友“劉昌海”也說,評上了更高一級的職稱,各方面待遇都會提高一大截,也難怪作家要“為稻粱謀”。我們該反思的,是這種不合理的職稱評審方式。
一名新華網網友說,術業有專攻,作家最需要具備的是寫作能力。衡量寫作能力的標準并不是計算機、英語過了幾級,而是他創作了多少作品,在社會引起了多大反響。但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幾乎對所有人都是一套公用標準,如何能測量出一個人的專業水平?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2009年進行一項調查顯示,76.5%的人意識到目前職稱最大問題是,職稱評審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實際能力;74.2%的人指出,職稱評審造成尋租、作假、腐敗現象嚴重。
一名人民網網友指出,目前幾乎所有的事業單位,都存在著不合理的職稱評聘制度。比如教師,同樣是教一個年級一個學科,一個副高職稱的教師和一個初級職稱的教師,收入有天壤之別。就算那位初級職稱的老師教學成績再好、工作再努力也沒用。其他行業如醫生、科學技術人員,也大抵如此。這樣的現狀,使得很多人為了盡早晉升職稱而費盡心思,消耗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與評職稱相關的論文發表、外語和計算機培訓已經形成一門產業,在某種程度上也催生了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知名學者熊丙奇指出,職稱考試不是要不要改革的問題,而是應叫停或取消,這才是真正推進我國人才管理評價深入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人民網網友“張永恒”說,在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比如律師,早先也評“職稱”,現在已經取消了。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領域給人才“減負”,職稱評審這種落后的人才衡量制度,也一定會取消。
一名新浪北京網友表示,現行的職稱評審,使整個社會都在付出巨大成本。在這樣的形式主義下,年輕人不思精進本職工作,只想早點兒評上職稱,拿到看得見的“名利”,因為很多崗位只有有了職稱才能聘上。真希望能取消職稱評審制度,重新建立一套社會和業界都認可的評價標準,真正反映人才的實際能力。(點評整理 王聰聰)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