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吉林行南線采訪團于11日下午來到通化,走訪了大泉源酒業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1日吉林通化訊 (記者楊永青)11日下午,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吉林行南線采訪團來到了通化。帶著對美酒的憧憬,網絡媒體一行實地走訪了大泉源酒業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獨具特色的酒文化讓網絡媒體記者流連忘返。
步入大泉源酒文化歷史博物館,雕梁畫柱的仿古建筑,使人感受到一種氣勢磅礴的皇家風范。大泉源酒業起源于明末清初,初時稱作“嘎珊燒鍋”。自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權時,被做為“皇家御酒”。清朝時期,被康熙、乾隆等皇帝東巡祭祖征調御用。2008年,大泉源酒傳統釀造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泉源酒文化歷史博物館內處處可見歷史傳承,博物館中的古發酵窖池邊,仍舊可以嗅到一股年代極為久遠的醇香。記者們不時駐足,細細品味各種佳釀,感受文化熏染。
據介紹,1918年,東北王張作霖到通化縣巡察,在喝過大泉源酒后,當即贊不絕囗,稱其此乃“關東王酒”,并把大泉源酒作為大帥府用酒。民族英雄楊靖宇率抗聯與日寇作戰取得勝利后,鄉親們就用大泉源酒慰問戰士們,為戰士們御寒殺敵。聽到這里,記者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道:“這些故事讓大泉源酒更具魅力!”
體會完大泉源酒的濃烈香醇,記者們又前往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品嘗山葡萄美酒的優雅韻味。
位于長白山地區的鴨綠江河谷產區是世界釀酒葡萄種植的黃金帶,通化葡萄酒產業同樣舉世聞名,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山葡萄酒為主題的博物館。
展館由主題序廳、酒的朔源、世界葡萄酒分布、山葡萄的品種特點、山葡萄酒釀造工藝、山葡萄酒的輝煌時刻等部分組成,通過聲、光、影等現代科技,集科技性、人文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以粒粒葡萄的形式呈現,打破了傳統展廳的空間疏離感,讓人仿佛置身葡萄酒文化百年歷史,了解葡萄酒神秘的起源和悠久的歷史。
追尋著淡淡的酒香,采訪團一行來到功能性地下儲酒窖。酒窖窖深9.8米,常年恒溫在12-16℃,濕度保持在70%。酒窖由橡木桶貯藏區、罐儲區、瓶儲區、品酒區、私人定制區等五大部分構成。
在酒窖的品鑒區,40多位媒體團成員一起品鑒了干紅和甜葡萄酒。別具特色的環境、優雅的紅酒杯、香醇的葡萄酒,讓記者們陶醉在如電影般的氛圍中。
吉林酒文化具有濃郁的東北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內涵,從黑土地里扎根,隨著經濟文化發展又不斷繁衍生息。在酒文化項目開發方面,大泉源酒業歷史博物館、葡萄酒科技園項目,這些“吉林制造”在一定程度也帶動了酒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完)
大泉源酒業(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攝)
大泉源酒業(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攝)
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攝)
中國山葡萄酒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攝)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