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3月6日北京消息 習近平總書記4日下午與民革、臺盟、臺聯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仍在各界別小組討論中持續發酵。臺籍委員們認為,總書記講話不僅重申了我們的基本原則方針,也為對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新內涵。
講話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獲得感”一詞,頗顯新穎。事實上,“獲得感”最先提出于2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望文生義,我們可以對“獲得感”做一個簡單的解讀:就是要滿足人民的實際需求,把改善民生落到實處,讓最基層的民眾能夠真切感受到改革紅利、政策紅利。
在島內政局風云變化的關鍵形勢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真正走向攻堅克難階段。此時提出“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不僅是對臺灣民眾福祉的關懷之舉,更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的指導性方針。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蔡國雄認為,“獲得感”就是要讓臺灣普通民眾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利益。“一定要讓所有的老百姓,不管你是管理層的,還是經營者,不管你是有錢的還是沒有錢的,都要在和大陸的交流中感受到‘我們是受益者,我們是獲得者’。”
蔡國雄在調研中發現,臺灣基層民眾尤其是南部基層民眾對于目前大陸惠及臺灣的政策“感覺不到好處,甚至認為我們的優惠政策擠占了當地業者的生存空間。”他認為,對臺工作在政策層面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
臺籍委員駱沙鳴指出,在對臺工作中,我們應有“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要根據臺灣基層民眾、年輕群體的切身需要,給予幫助。他說,只有能夠滿足這樣的需求,營造相互尊重理解的交流氛圍,讓臺灣基層民眾“有感”,才能產生心靈的契合與共鳴。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必然不可動搖,但兩岸深層次的、最為基礎的普通民眾間的的交流互信恰似新娘的頭紗,欲掀還休,要給“她”安全感,才能贏得芳心。“獲得感”不是口號,是以一顆至誠之心“聽民聲,解民意”,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前行的強勁動力。只有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真真切切的讓臺灣眾多基層民眾“有感”,為他們帶來更為幸福的生活,才能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走向美好的春天。(中國臺灣網記者 于斯文)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