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28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道,《步步驚心》、《后宮·甄嬛傳》等劇在臺灣紅透半邊天,可以看出大陸影視產業的巨變。大陸從以前的引入臺、港資金拍戲,到現在動輒數千萬元人民幣的投資,使得一批又一批的臺灣影片制作人來大陸淘金,站穩腳跟之后,他們對回臺當制作人已再無興趣。
長年在大陸拍片的臺灣制作人吳敦表示,大陸以前沒錢拍片,要引入臺、港資金,題材也有限,處處禁忌。但現在大陸市場每年有近2萬集以上的電視制作,投資動輒數千萬元人民幣,題材也很多元。相對來說,臺灣題材則一直停在本土文化的小范圍里,就算以標新立異的作法賺到票房,也無法長期成為主流。
吳敦也挑明了說:“在臺灣賣片收入比1個大陸地方臺還不如,我已經放棄臺灣市場了!”
10年前,臺灣藝人阮虔芷轉往大陸拍戲時,制作人老公夏延平反對,但她執意要去。“當時并沒想到臺灣市場會在短時間內急速萎縮,老公慶幸當年我來了大陸,否則我們現在可能餓死了。”阮虔芷不諱言,在大陸拍戲,利潤是臺灣的20倍,而且1年可開拍6部戲。“我很謹慎,平均1年只拍2、3部。如果留在臺灣,1年最多只能輪到1檔戲,這怎么生存呢?”
盡管兩岸不斷放寬影視產業交流的限制,臺灣也補助電影拍攝及電視臺自制戲劇,不過,阮虔芷回臺拍片的意愿不高。“當你拿過120萬人民幣(約588萬新臺幣)的制作費拍戲,就很難再回頭做50、60萬新臺幣的企劃案,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舉例來說,她在大陸拍戲,外景燈光一出門就是2大卡車器材,但臺灣通常1輛9人巴士就可打發,拍出的效果自然不同。
而最近林心如以制作人身分回臺灣拍《十六個夏天》;在臺灣發跡的港星陳曉東也重回臺灣拍《愛情急整室》,頓時讓臺灣戲劇圈注入了新活水。但一位業界人士不留情地預測,這恐怕只是一時的浪潮。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制作人和演員就算愿意回臺,也只能趁空檔“友情”贊助。(中國臺灣網 朱煉)
[ 責任編輯:朱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