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24日消息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兩岸服貿協議上周簽署,臺當局“經濟部”將加速第四波陸資檢討,趕在7月份呈報臺“行政院”核定;其中制造業決作重大松綁,改采負面表列管理,七大關鍵技術產業將取消“不具控制力”規范,改以持股比率限制,明定陸資參股須低于5成。
服貿協議完成簽署后,下一步兩岸經貿開放重點,即是第四波陸資赴臺。據悉,由于制造業已經開放204項、比率達96.7%,第四波陸資松綁,將著重在由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管理。
制造業著重在限制比例及條件松綁,包括面板、金屬切削工具機、晶圓代工、半導體設備、封裝測試、太陽能電池與LED等七大關鍵性產業將有所突破,取消“不具控制力”限制。
官員說,這可增加半導體、面板兩岸策略聯盟誘因,但為了避免外界質疑,開放程度太大,造成產業沖擊,因此陸資持股限制不得高于5成限制,投資申請須經專案審查把關。原限制參股20%制造業項目比例都將調高。
官員說,拿掉主導權限制,講白點,也就是彈性放松陸資參股比例,以臺積電為例,由于股份發行量非常大,只要單一股東持股逾1成,不僅是大股東,甚至可能擁有主導權。
服務業部分,配合兩岸服貿協議內容,依臺當局“主計總處”的行職業類別重新檢討修正服務業開放項目表。知情官員說,臺灣服貿協議對大陸開放64項中,有一半都是前三波已對陸資開放項目,這次真正新增或擴大開放項目只有約31-32項,開放比率不到10%,服務業現行已開放161項,比率51%,再加上這次服貿新增項目,開放比率不超過60%。
另外,臺當局“經建會”預計6月底提出自由經濟示范區行動方案,對于陸資投資待遇,確定會比照外資,“經濟部”將會配合處理,換言之,凡是陸資在示范區內,投資七大關鍵技術產業,將不會受到上述限制。
自去年下半年,“經濟部”就開始檢討第四波陸資,不過當時卡在服務貿易協議談判接近尾聲,“經濟部”有意等待談判結束,再加上“內閣”改組,因此四波陸資遲遲沒有進展。(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 責任編輯:王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