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示意圖,“硅化木”指的就是樹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日前,臺灣新北三重市的一項建筑工程在開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一棵高12米、寬5米的硅化木(樹木化石)。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劉聰桂分析,此化石應已有5000年的歷史,樹干與根部型態保存優美,見證了臺北盆地從“臺北湖”到“臺北古森林”的滄海桑田。
劉聰桂指出,距今約1萬年前,海水自關渡峽口進入臺北盆地,逐漸淹沒形成“臺北咸水湖”,持續至距今約6000年前,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攜帶大量的泥、沙與礫石淤積,“臺北湖”逐漸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布的“臺北古森林”。
然而,少數森林遭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布的“化石森林”(即埋沒林),沉睡在地表下,透過工程開挖出土的可說非常少。劉聰桂表示,此樹已埋在地下,表層稍微炭化,樹干與根部型態優美,非常難得,它見證了臺北盆地的滄海桑田。(中國臺灣網 何建峰)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