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公布“血汗醫院”評鑒結果,林口長庚醫院(左圖)與臺北榮總(右圖),分別被評為第一名及第二名。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4月21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民間團體醫療改革基金會(簡稱:醫改會)20日公布“血汗醫院”評鑒結果,林口長庚、臺北榮總醫學中心分別被評為第一名及第二名,林口長庚護士被喻為“戰斗陀螺”,一人要照顧8到9名病人;臺北榮總藥師則被形容是“機器手臂”,4.8分鐘內要調配好藥品。臺當局“衛生署”20日強調,下月上路的新評鑒制度,將把護士、藥師人力列為必要項目,醫院只要不合規定就將無法通過評鑒。
據報道,臺灣醫改會董事長張苙云20日表示,該會是根據臺當局“衛生署”公布醫學中心的評鑒項目,按評分制定不同的加權比重算出“血汗醫院”排名。結果顯示前三名依序為林口長庚、臺北榮總、高雄榮總,臺大、新光醫院則并列第8。
評鑒結果顯示,林口長庚護士最辛酸,日本護士平均一人照顧7名患者,林口長庚護士要照顧八到九人,負荷量是日本的1.28倍,獲頒“戰斗陀螺獎”。臺北榮總藥師每人每天配藥100張以上,平均4.8分鐘要配好一包藥,比日本一名藥師配藥40張、每張花12分鐘的工作量高出1.5倍,獲“機械手臂獎”。
醫改會副董劉梅君表示,健保總額每年成長3%,但醫院的人事費用卻逐年減少,未聘足夠人力,容易導致醫療人員過勞。醫改會呼吁醫院評鑒應提高護士、藥師人力標準,對評鑒不合格的項目定出復評機制,促使醫院改進。
一名不具名的臺北榮總藥師表示,每天上班像打仗,雖調配處方會有雙重確認機制,但難免忙中有錯,偶爾會出現給錯藥的事情。另一名不具名的長庚護士則抱怨,夜班人力非常吃緊,同事流動率高。
臺灣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呂月榮說,林口長庚護理人力不足,僅是冰山一角,據該會調查,島內醫院有近9成招募不足護士。
被點名的臺北榮總、長庚醫院則紛紛喊冤,指醫改會引用的是舊資料、不符現況。臺北榮總藥劑部主任周月卿指醫改會引用的是4年前舊資料,現在平均調劑時間約10分鐘,非4.8分鐘,藥師也沒不足。長庚醫院也發聲明指該院護理人員排班都符合規定,絕無損害護理人員權益。
臺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表示,醫改會所謂的血汗醫院評比,加權比沒設定標準,污蔑醫院名譽,該會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臺當局“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回應,過去醫院評鑒只看總分,即使醫院護士、藥師人力不足,只要其他項目分數高仍可能過關。下月上路的新制評鑒,已把護士照顧病人的病護比與藥師處方箋比等全列醫院評鑒必要項目,若沒通過,就是死當,過不了評鑒,醫院可能被降級,減少健保給付,應不會再發生護士、藥師人力不足的問題。(中國臺灣網 馮江)
[ 責任編輯:馮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