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0月1日消息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根據調查顯示,有75.4%的臺灣民眾如果突然失業(yè)了存款還足夠生活一段時間,且有84.7%的臺灣民眾會為了將來開始做財務規(guī)劃。調查同時發(fā)現大多數受訪者不會認為一個人錢越多就越代表越成功,有90%以上的人認同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財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且妥善管理錢也同樣重要。
臺灣第一個個人財金教育網站昨天(9月30日)正式開站,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xié)會表示,FINLEA依個人財金教育學習需要了解的六個方面:賺錢、花錢、存錢、借錢、保險、投資,透過一系列豐富的影音內容及實用的計算工具,來提升臺灣民眾處理日常財金事務的能力。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xié)會理事長林全表示,“協(xié)會自許是一個橋梁的角色,協(xié)助縮短知識落差,并透過教育協(xié)助學生在未來進入社會后能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因此成立‘財金智慧網’,這個網站是臺灣第一個提供非財金背景民眾自我學習為理財的平臺。”
而為了解臺灣民眾的金錢觀以及父母親對個人金錢觀念的影響,FINLEA特別針對臺灣成年人進行了“個人金錢觀VS父母金錢教養(yǎng)方式”調查。調查結果發(fā)現大多數的受訪者不會認為一個人錢越多就越代表越成功,有90%以上的人認同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財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且妥善管理錢也同樣重要。
另外,雖有98%的受訪者認為“該花則花、但不應該浪費”,但仍有近30%的人傾向于“喜歡的東西如果今天不買,被買走就沒機會買了”的態(tài)度,顯示認知和行為之間仍有落差。
至于在金錢教養(yǎng)方面,母親與子女的互動明顯多于父親且父母的財務行為對子女財務行為的影響呈現正相關。(中國臺灣網 孫金誠)
[ 責任編輯:孫金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