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于丹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以“感悟中國智慧”為題演講。(中國臺灣網 鐘寶華 攝)
中國臺灣網7月12日長沙消息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于丹此間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開講。她認為,兩岸文化同體共生,2000多年來的儒家智慧為化解兩岸分歧提供了行為準則。
于丹在演講時說,文化關乎文本但應超越文本,更應注重其精神內涵,僵死的文本不能反映人們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中華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儒、道、釋 “三才合一”,以儒家規范行為準則、用道家為自身“充電”、借釋家來感悟人生,方是適用、當下的生活方式。
于丹認為,孔子對一個人社會理想的最高詮釋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即年老的時候感覺心安,朋友們想起自己就會覺得溫暖和有依靠,年少的時候,追求就是有人懷念,在別人心里留下印記!爸袊幕褪且眢w力行,己欲利而利人”。
而對于海峽兩岸關系,于丹坦陳,兩岸民眾因長久的疏離,存有了一定的負面情緒,但她認為,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就已經提供了化解兩岸分歧的行為準則。即一個人“應謙恭、寬厚、忍耐、有智慧”,它的終極追求應是孔子所說的:“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一個人是這樣,兩岸民眾要擺脫負面情緒也應該這樣。
演講最后,于丹還同大家分享了一個有趣故事:從前有個父親,一怒之下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爛扔進了垃圾筒,幾分鐘后,他的兒子竟竟將其還原,父親很驚訝,問兒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兒子回答說:“我沒有拼地圖啊,地圖的背面有一張人臉,我只是把他的樣子拼出來了”。
于丹說,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兒子”也許并不懂得世界是什么樣子,那些山川河流如何分布,但他知道一個人長成什么樣子,所以在這張撕毀又拼好的地圖里面,當一個“人”是正確的時候,一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而海峽兩岸地圖的背后,也永遠都隱藏著一個人,那就是中國人”。(于陽)
[ 責任編輯:鐘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