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11日消息 臺風會引發慢地震,卻可能減少了大地震一次大爆發時所帶來的損害。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劉啟清研究團隊,在臺灣東部首度監測到慢地震訊息,并發現慢地震往往伴隨臺風來襲而發生,這種長期而緩慢的地殼破裂,有助于釋放大地震的能量。
劉啟清表示,人們一直以為地震和臺風是兩個不同的自然現象,都會造成傷害,但是這個研究證實臺風發生其實有助于減輕地震帶來的損害。
所謂慢地震是包括低頻地震、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緩移地震及靜默地震等,都被統稱為慢地震,其形成主因與剪切滑移相關,特征就是發震持續時間較長。
這篇獨步全球、在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的論文指出,每年侵襲臺灣的臺風或許在地震活動上扮演了壓力閥的角色,會引發長時間而緩慢釋放能量的慢地震,這或許反而讓臺灣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毀性災難的大地震侵襲。
劉啟清與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地質學家Alan Linde合作進行的這項研究,在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的臺灣東部,地下200到270米深處鑿孔擺放井下應變儀,觀測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情況,結果監測到慢地震訊息,劉啟清說,一般地震發生所引起的地盤振動可借著地震儀觀測,但是時時發生在自然環境周遭的慢地震卻因為緩慢、微量,無法被發現及記錄。
慢地震的斷層能量以數小時、數天緩慢釋放,而非突然的劇烈活動,研究進行的5年期間記錄到20場這種慢地震,其中11場剛好碰到臺風,而且比其它的慢地震還要強烈、地震波形更復雜,研究證實臺風與慢地震的相關性。
報告共同作者Alan Linde表示:“這些資料明確指出臺風是這些慢地震的促發因子。他們出于偶然碰巧一起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研究指出,臺風造成大氣壓力降低,減輕斷層上陸地壓力,結果斷層的一邊微微升起,釋放出斷層內累積的壓力。研究推論,臺風對于存在于海床的斷層并不具這種促發地震的作用,因為海床斷層壓力差會被海水抵銷。
Alan Linde說,日本西南部的南開海槽也同樣位于菲律賓和歐亞板塊聚合帶,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以每年4厘米速度聚合,約是臺灣板塊聚合活動量的一半,理論上來說,臺灣因為滑動量較大,應該比南開海槽更容易發生大地震,但是紀錄顯示并非如此,反而是南開海槽平均每100到150年會發生規模8級的大地震。(高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