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圓山,當時基隆河黑得發亮,河畔種滿了空心菜。圖/梁正居提供,程嘉文翻攝 (來源:臺灣《聯合報》)
20年后的圓山,高速公路多了汐五高架,基隆河截彎取直,河濱變成公園。 圖/齊柏林提供 (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1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在過去臺灣的“戒嚴時代”,民間的空中攝影因可能“刺探機密”被禁止。直到1987年解嚴前,當地攝影家梁正居才出版早年在臺當局監看下完成的第一本攝影集《臺灣飛行》,也成為記錄臺灣島變化的重要數據,尤其能和20年后的齊柏林作品相互對照,更顯珍貴。
梁正居回憶,以往根本不可能有空拍機會,那是因為參與臺“觀光局”拍攝宣傳影片的計劃,便建議以空中鳥瞰方式拍攝臺灣之美。于是在直升機上拍攝16厘米影片的同時,他也用照相機拍下大量幻燈片。
即使有替臺灣當局拍宣傳片的護身符,但是仍然限制重重。“警總”不但派員全程擠在機艙里監看,飛行計劃更必須要在一個月之前提報,時間與航路都有嚴格限制,因此根本無法配合陽光角度與天氣,來選擇最佳的時機。甚至書出版后,當局還找麻煩,質疑書中怎么能出現“核三片”廠照片。
至于近年在臺灣鋒頭很健的空中攝影家齊柏林,“啟蒙”也是從梁正居開始,“那是我收集的第一本空拍攝影集”。
當時擔任商業攝影師的齊柏林,1992年第一次搭上直升機,替建商拍攝廣告照片,從此興起空拍臺灣的念頭。
今天,雖然臺灣政策已解禁,空中攝影的經濟投入還是很高。目前包租直升機的費用每小時高達10萬元新臺幣。梁正居在出版《臺灣飛行》前,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拍到,但是租不起直升機,只好搭乘當時還是非法的輕航機去補拍。甚至照片拍完,還得自己先完成分色,才找到人愿意出版。
相較之下,上個世紀90年代年代出道的齊柏林比較幸運,刊登照片的渠道多得多。不過多數時候還是得自己先砸錢租機拍照,再尋找投稿發表的機會。去年趁著保單到期,齊柏林一口氣投下100多萬新臺幣,包直升機拍下以往很難“利用公余順便拍”的澎湖群島空照。目前他的計劃是將臺灣百岳全部從空中獵取完畢。 (云鵬)
[ 責任編輯:田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