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消息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近日,本網記者專訪了湖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佘友文。佘主任介紹了中共十六大以來湘臺兩地各項交流與合作情況,并表示,十七大報告中對臺政策方面的論述,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祖國大陸對臺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獻,影響巨大,意義深遠。湖南省對臺工作將在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各項惠臺政策與措施,發揮優勢,進一步深化湘臺兩地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地人民的了解與互信。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近年來,湖南省在城市建設、經貿發展和文化產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湘臺兩地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密切,請您介紹一下總體情況。
佘友文:在國臺辦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湘臺兩地在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了很好的基礎,并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尤其是十六大以來,湖南省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搶抓中部崛起及臺資向中西部轉移的戰略機遇,積極落實三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系列活動成果,大力度、高頻率、全方位開展對臺招商引資,強力優化臺商投資環境,臺商來湘投資進入1987年以來20年中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湘臺經貿交流與合作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至2007年6月,全省累計引進臺資項目1700個,實際引進臺資18.61億美元,到位臺資占近20年來湖南引進臺資總量的51%,臺資在全省引進外資的規模和總量中穩居第二。湖南正成為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新熱點。
隨著經貿合作的加深,湘臺兩地的人員往來也愈加頻繁。近五年來,來湘觀光旅游、探親訪友、求學考察的臺胞達到80萬人次。截至2007年6月,來湘臺胞累計已超過170萬人次;來湘交流的臺灣團組450個、6186人次,湖南省赴臺交流團組533個、2758人次;交流領域涉及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廣播影視、交通、旅游、消防、警務等。
特別是2005年,湖南省首次成功接待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訪,極大提高了湘臺交流層次,深化了湘臺交流內涵,揭開了湘臺關系新的篇章。
記者: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湖湘文化”已經成為了湖南的一塊金字招牌,張家界、岳陽樓等風景名勝也名聲在外。湖南省在湘臺交流上,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源的。
佘友文:湘臺兩地的交往源遠流長,從清朝初期開始就有湖南人赴臺參與臺灣的建設和開發。湖南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秀麗動人的瀟湘美景,出色的教育科研資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通過文化、旅游交流打開湖南在臺灣島內的知名度,從而進一步促進經貿交流是湖南省對臺工作的特點之一。
首先,依托獨具魅力的湖湘文化,打造精品交流項目。湖湘文化是一朵特色鮮明的文化奇葩。從2000年開始,我們以“牽手未來,牽手希望”、“臺灣中小學校長參訪”、“音樂心航線”等為主題,已經連續組織了7屆“湖湘文化之旅”交流活動,共邀請了臺灣島內100多所大中小學校700多名師生來湘交流,讓臺灣同胞在領略獨特湖湘文化、觀賞湖湘美景的同時,體味到兩岸同宗、同源、骨肉相連的感情,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此外,充分利用湖南省博物館、岳麓書院等文化交流平臺。2006年,湖南省協辦了臺灣星云法師的“覺有情——星云大師墨跡世界巡回展”、秦孝儀先生的“筆力詩心——秦孝儀書法文房展”,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湖南省在臺灣島內的知名度,達到進一步推動湘臺兩地各項交流發展的目的。
其次,依靠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出色的教育科研資源,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自90年代初開始,湘臺兩地就有了頻繁的學術交流,近年來,湘臺校際交流更是有來有往,碩果累累。中南大學“湘臺學子研習營”已經成功組織了7屆,臺灣青年中華文化研習營兩次來湘,80多名湖南省優秀大學生亦于2006年赴臺交流……這些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湘臺兩地的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弘揚了湖湘文化,達到了向島內推介湖南、溝通思想、增加共識、增進友誼的目的,也進一步增強了臺胞的祖國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第三,借助觀光旅游平臺,吸引臺胞投資湖南。湖南省既擁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又不乏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已經成為島內民眾前來大陸旅游的必選之地。近幾年,來湘觀光旅游的臺胞數量不斷增加,最多達到16萬人次/年。我們通過大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充分利用湖南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臺胞來湘觀光。同時,達到向臺胞推介湖南良好的投資環境,間接帶動臺商來湘投資的目的。當前,已經有部分臺商因觀光旅游而決定進駐湖南,在省內知名旅游景區投資第三產業,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同時,張家界旅游公會與臺灣的旅游同業公會也達成了交流合作的意向,兩地旅游合作前景看好,來自島內的“潛投資商”數量有望穩步上升。
記者:湘臺經貿合作近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請您談談兩地經貿交流的特點。
佘友文:湖南即是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潛力的中部省份,又是農業大省,湘臺經貿合作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比較優勢各異,互補效益突出。
湖南的電子信息、鋼鐵、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汽車、化工、造紙以及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很快,經濟腹地廣闊,各類資源豐富,綜合營商成本較低;臺灣企業在資本、管理、技術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兩地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湖南是農業大省,氣候適合臺灣農作物的生長,依托在“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湖南農科院之下的農業科技優勢明顯;臺灣則是典型的精致、標準農業,種植技術、專業化生產和管理經營水平先進。湘臺農業發展各具特色,互補性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廣泛的合作空間。近年來,湘臺農業合作與交流成為亮點。截止到2006年底,湖南省累計批準臺資農業項目244個,實際引進臺資3.19億美元,占在湘臺資總量的22%。湘臺兩地不少農業科研機構建立了雙向交流渠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加強湘臺農業交流合作,有力地促進了我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了臺灣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記者:請談一下您對湘臺兩地交流與合作前景的展望。
佘友文:由于長期隔閡,臺灣仍然有一部分老百姓對大陸不了解,對大陸涉臺方針政策不理解,尤其是相對交流較少的臺灣南部民眾。湖南省臺辦近年來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加強與臺灣民眾溝通,增進湘臺兩地人民的了解上,多次邀請臺灣南部的基層民意代表來湘交流。通過實地體驗,南部民眾對大陸的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對于大陸的對臺政策方針也有了更清楚、更理性的認知,為進一步加強湘臺兩地經貿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里提出,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什么問題都可以談,向臺灣發出了更加柔性的呼吁。總書記的報告,總結了多年來的對臺政策,并結合當前兩岸現狀,提出的方針更有操作性。我認為,臺灣的主流民意還是“三求”: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這一點始終沒有變。如何結合湖南省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湖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加強兩岸經貿文化往來,增進湘臺兩地人民群眾的相互了解與理解,是今后湖南省對臺工作的重點。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內容:
一是要進一步推動湘臺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拓展新領域,提高新層次。在繼續辦好“湖湘文化之旅”、“湘臺經貿交流與合作論壇”等品牌項目的基礎上,拓寬思路、策劃和組織一批影響面廣、感染力強的雙向交流項目,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湖湘文化的了解與喜愛,深化兩岸同胞之間的了解與互信,推動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二是要進一步圍繞湖南富民強省戰略目標,緊密配合湖南新型工業化建設重點,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注重引進臺灣戰略投資者,切實落實好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加大維護臺胞合法權益,營造臺商投資有利環境,促進湘臺經貿交流與合作更好更快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發揮湖南文化大省優勢,充分利用湖南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力量,積極開展對臺宣傳和涉臺教育,進一步擴大湘臺新聞交流與合作,在舉辦了四屆海峽兩岸新聞媒體聯合采訪的基礎上,加大入島宣傳力度,全面推介湖南。
湘臺兩地各有優勢,各有特點,在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我對兩地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張弛)
“中國湖南第七屆農博會”上,湖南省臺辦佘友文主任(左二)到臺灣水果展區參觀。(資料圖)
2007年,佘友文主任到臺資旺旺醫院看望臺胞。(資料圖)
佘友文簡歷:1947年5月出生,1967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在中共株洲縣委宣傳部、省委辦公廳、省顧問委員會工作,1992年11月擔任湖南省臺辦副主任,2000年9月起擔任湖南省臺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