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心 共克時艱——中國為國際抗疫作出重要貢獻
面對新冠疫情,國際合作始終是我國不變的選擇。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處置100多起國內聚集性疫情,也為國際抗疫作出重要貢獻,用切實的行動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疫情初期,我國爭分奪秒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爭取寶貴時間。面對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我國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策略,采取強有力的社會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我國毫無保留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確定病原體,第一時間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為國際社會疫情防控、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竭盡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一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的數字,是我國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的有力印證。
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共同舉辦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等技術交流活動300余場;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抗疫醫療專家組,毫無保留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疫苗是應對疫情的有力武器。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率先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為彌合“免疫鴻溝”,中國一諾千金,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為發展中國家抗疫注入強大動力。
中醫藥走出國門,為海外抗擊疫情助力。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數據顯示,我國舉辦了百余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
三年來,我國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癥和死亡,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寶貴的窗口期。中國的抗疫經驗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中國疫苗在全球范圍內為提高免疫力和拯救生命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指出,中國防疫為世界提供三大經驗:與公眾做好溝通、想方設法遏制病毒傳播速度、醫療體系做好充足準備。有關經驗和成果在許多受疫情影響國家正得到有效運用。
疫情尚未遠去。唯有攜手同心,共克時艱,方能走過艱難時刻。“我們愿意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疫情挑戰,更好地保護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記者陳芳、徐鵬航、田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