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花式普法:騙子套路上舞臺
“你趕緊找個安靜地方,點擊鏈接下載軟件,打開屏幕共享……”舞臺上,一位自稱某區財政局工作人員的男子蒙著面,鬼鬼祟祟地對著電話說道。接電話的曾婆婆,一步步按照其提示操作。正要向對方轉賬時,接到反詐中心預警指令的反詐民警趕到曾婆婆家中,及時讓曾婆婆免遭經濟損失6000元。
“原來,電話號碼也能用高科技修改啊!”聽到詐騙套路解說,舞臺下的爺爺奶奶們恍然大悟,發出陣陣掌聲。今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到重慶市大足區高升鎮為當地老人送上的“反詐院壩會”,提醒老人們“錢包捂緊,養老無憂”。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普法大軍中,他們的“花式”普法親民易懂接地氣,讓法治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多地高校組織學生深入基層,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普法;不少法院、檢察院與時俱進,利用生動豐富的新媒體普法方式,深入開展網絡普法工作,為青少年成長護航,為反詐貢獻法治力量。
“最后搶答互動時,他們還能記住反詐騙情節,這是演出意義所在。新型網絡犯罪手法翻新快,老年人跟不上、防不住,就需我們年輕人搭把手。”反詐宣講團團長、00后余國梁說,寓“反詐”于樂,旨在讓鄉親們“記牢、識清、防住”。
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是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與重慶市反詐騙中心密切合作、共同打造的重慶市首支大學生反詐宣講隊伍,由西南政法大學謝玲副教授在2021年12月指導組建。迄今,宣講團老師和學生做過9場校內外宣講、3次反詐宣傳實踐活動,同時拍攝反詐宣傳視頻。
謝玲介紹,成立宣講團的初衷是利用政法類大學生的專業優勢,針對高發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向校內和社會開展反詐宣傳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也引導他們結合新型網絡犯罪偵查治理的課堂知識,在調研、訪談等實踐活動中了解新型犯罪的發案特點、作案手法、被害規律,更好地開展偵查學、法學、國家安全學等專業課程學習和課題申報研究工作。
“西南政法大學反詐宣講團不僅是一個面向社會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團隊,也是一個高校學術型研究團隊。他們所接觸的所有來源于社會的鮮活案例,都是‘創新創業’‘互聯網+’等學生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來源。”謝玲直言,反詐宣講團作為全民反詐的大學生力量,未來要進一步開展多種形式的反詐宣防活動,尤其是在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出臺后,針對不同群體到公租房、養老院、學校以及社區進行普法宣傳和反詐宣傳,同時結合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參與新型網絡犯罪前瞻性的課題研究,爭取產出理論研究成果。
“我的錢呢?十萬塊錢都是我的嫁妝!”妻子朝丈夫焦急地吼道。“元宇宙可是當下最火概念,咱炒它一波虛擬貨幣資產。別急,我再充一萬就能解鎖那十萬了。”丈夫對妻子說。
“趕緊住手,你可能已經被騙。”這時一位檢察官出現,提醒小兩口要警惕元宇宙里的“黑洞”,新型概念極易成為犯罪分子眼里的機會。這是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原創普法劇《股掌之間——小心電詐!元宇宙NFT新騙局!》中的一幕。海淀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科技犯罪檢察團隊檢察官白磊,扮演深陷元宇宙圈套的“丈夫”角色。
無論是巧妙破案的“本手”,還是用普法短視頻精準普法的“巧手”,都是為了讓法治教育親民易懂接地氣,入腦又入心。該院新聞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葛颯介紹,近幾年海淀區檢察院新聞中心組建了演員庫,聯合各部門就特色案例拍攝普法短視頻,不少檢察官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報名參與。2021年至今,海淀區檢察院新聞中心共發布短視頻作品150個,形式涵蓋了音樂MV、小劇場、Vlog、微電影等。此次“元宇宙NFT新騙局”選題,由新聞中心和科技犯罪檢察團隊聯合拍攝。
從業12年、有參演普法劇經驗,但扮演被害人,白磊還是第一次。2016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科技犯罪檢察部,專門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白磊成為其中一員。成立初期,白磊就參與拍攝一部反映科技犯罪檢察官日常工作的微電影。策劃、參與編劇本、找場地……隔行如隔山,首次跨領域嘗試拍攝微電影,除了本色出演檢察官,白磊還體驗了拍攝制作“一條龍”。此次經歷讓他印象尤為深刻,也是他參與創新普法形式的新開始。
今年高考季,白磊參加拍攝“揭秘高考詐騙套路”短視頻,扮演嫌疑人。白磊坦言,曾辦理過高考詐騙案件,對內心觸動很大。十年寒窗磨一劍,但詐騙分子借高考散布虛假信息,炮制出各種陷阱,導致受騙考生和家長錢財損失,更有考生因此前途盡毀。白磊希望將枯燥的法律知識用生動鮮活的形式表演,將反詐騙知識“輸入”考生和家長腦中。“哪怕在他們心中激起一點漣漪,能提個醒,我都覺得很有意義。”
騙子套路與時俱進,讓人防不勝防。如何讓普法工作與時俱進,正是普法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在白磊看來,下一步要在辦案過程中收集各領域素材,用接地氣的短視頻方式擴大普法影響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4日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