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發周期縮短六天 長七A火箭是如何做到的
6天聽起來不長,但對于火箭發射來說,每一項工作都必須爭分奪秒。因為,測發周期每減少1天,在火箭發射效率提高上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9月13日晚,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七號A遙五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七A火箭”)成功將中星1E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值得一提的是,研制人員和試驗隊隊員通過優化流程,將長七A火箭的測發周期由32天縮減到26天,進一步提高了發射效率,為火箭應對高密度常態化發射奠定了基礎。
隨到隨吊,總裝時間減少3天
吊裝芯一級、捆綁助推器、裝上芯二級……火箭一進場,試驗隊隊員就忙得熱火朝天。在垂直總裝及單元測試階段,他們改進總裝模式,將總裝時間縮短了3天。
據長七A火箭主任設計師魏遠明介紹,作為全低溫火箭,長七A火箭是目前我國模塊數最多的新一代火箭,由4個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和芯三級構成,部段較多且復雜。以前,隊員們需要等所有部段都準備齊備,再一鼓作氣完成垂直總裝。但如今吊裝火箭芯三級,要先完成火工品安裝、氦檢漏、噴管延伸段安裝等多項工作,比助推器和一、二級的準備時間長。為此,在這次任務中,隊員們將總裝模式由“一氣呵成”改為“隨到隨吊”,從而優化了總裝時間。“如今,我們先吊裝好助推器和一、二級;在等待芯三級的過程中,插空安裝助推器和芯二級的伺服機構;等三級具備條件了,再進行吊裝……加上儀器設備上箭安裝等分系統測試前準備工作優化了1天,算下來比原來節省了3天。”魏遠明邊算邊講解。
合并“同類項”,搶出2天測試時間
總裝及單元測試后,火箭需要進行分系統匹配測試和總檢查測試,驗證其技術性能和可靠性,以便達到符合發射狀態的要求。在這次任務中,隊員們將具備類似狀態的測試合并“同類項”,進一步縮短了檢測時間。
增補壓測試是分系統動力系統測試的最后一項,緊接著進行第一次總檢查測試,兩者都會運行模飛程序。“如果將兩者合并,是否就可以減少總檢查測試的一部分工作?”想到這里,隊員們眼前一亮,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合并后能否達到相同的測試效果?”
經過研究分析,團隊找出兩個測試間存在的差別,在增補壓測試中加強了對測量系統的驗證,讓測試更全面,用更少的時間達到了相同測試效果。
此外,團隊還將火箭控制系統和測量系統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提前并行完成,縮減分系統匹配測試周期。“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在分系統匹配測試和總檢查測試階段共節省了2天時間。”魏遠明說。
串行變并行,轉場后又省下1天
轉場當天,在送行隊伍揮舞著的紅旗映襯下,長七A火箭矗立在活動發射平臺上,緩緩“走”向發射塔架。這意味著火箭在技術準備區經檢查測試,達到了可以發射的狀態,但隊員們的腳步并沒有停歇。
以往發射,長七A火箭從轉場到發射區工作一共需要4天時間。這次,團隊梳理流程,將測量系統的恢復和測試工作由串行改為并行,讓轉場與發射區工作縮減為3天,使長七A火箭成為目前發射區占位時間最短的液體火箭。
“串行變并行,并不新鮮,其難點在于如何確定這些流程可以實現并行,且在工作過程中不受干擾。”魏遠明告訴記者,“這對風險識別、計劃調度和現場操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細致梳理發射前的流程,提前識別風險,及時調整進度,進一步確定具體工作目標……團隊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了流程改進后工作能順利開展。
“此外,經歷過前幾次任務的考驗,我們對長七A火箭各項工作的了解更加深入,操作更加熟練,因此對流程優化的協調性和適應性也有了更強的信心和把握。”魏遠明強調。
從32天到26天,測發周期的進一步縮短,展現了長七A火箭不斷優化、追求卓越的風采,更展現了長七A火箭試驗隊精進不休、盡善盡美的精神。“未來,面對高強密度發射任務,長七A火箭試驗隊將始終保持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始終保持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魏遠明表示。(記者 張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