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世界現代化開拓了新境界
作者:郭晗,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任保平,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痹2021年7月6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論斷,不僅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優勢,更從開拓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嶄新形態和廣闊空間的高度,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性。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僅要應用于中國的發展,也應當為世界的發展提供智慧與經驗,應當成為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我們要加強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不僅是因為其在中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更因為其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相比于傳統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協調性與可持續性,開拓了現代化道路的新境界:
從資本邏輯的現代化到人本邏輯的現代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依靠的是資本邏輯,發展以資本為中心,特征是資本主導勞動。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邏輯盡管帶來了物質財富的顯著增長,但也帶來了巨大的貧富分化,并進一步演變為社會階級沖突與撕裂。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的資本邏輯,向世界彰顯了現代化道路中的人本邏輯。人本邏輯的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勞動主體論。人本邏輯的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實現現代化的主線,把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的目標。“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為我們實現現代化的戰略安排,清晰地反映了共同富裕的“路線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由此可見,依靠發展的人本邏輯,中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減貧奇跡,也將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本邏輯的現代化,是更具包容性的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開拓了新境界。
從物質優先的現代化到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經驗,更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保障與支撐。西方國家的現代化,主要是指物質文明層面的現代化,更加重視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成果。不同于單向的過于追求物質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注重物質上的現代化,還強調精神上的現代化,注重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本質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離不開物質生活的改善,也離不開精神生活的豐富、思想道德及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本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物質文明的發展會對精神文明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的發展也會成為物質文明建設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進入現代化,不僅要成為經濟強國,也要成為文化強國。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現代化,是更具協調性的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開拓了新境界。
從工業文明的現代化到生態文明的現代化。西方國家早期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工業文明的價值取向。其特征是以階段性工業化過程中的較高資源環境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但一旦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無視生態環境的工業文明價值取向,不僅會制約消費可持續性,而且還會出現工業品需求飽和、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對經濟發展形成阻滯。究其原因,就是西方基于工業文明價值取向的現代化,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打破了現代化的工業文明價值取向,向世界樹立了現代化的生態文明價值取向。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反對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現代化,更加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中,就包括“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等多個方面。相對傳統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為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世界現代化開拓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