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速平原”再添新線(產經觀察·重大工程捷報傳③)
川藏鐵路配套公路工程緊張施工,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天山勝利隧道加快掘進,廣西南天高速公路天峨龍灘特大橋完成高精度合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的32節管節累計完成26節沉放……今年以來,我國公路建設蹄疾步穩、捷報頻傳。
架橋筑路,攻堅克難。公路建設者們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公路貫通又會帶來怎樣的經濟社會效益?讓我們走近5月底通車的貴州貴黃高速一探究竟。
創新工法
首次采用“空中紡絲法”架設主纜
延伸,再延伸。近年來,作為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建設,目前已擁有高速公路8000多公里,相當于在千山萬壑中架起了一座“高速平原”。
連群山、越峽谷、穿云海,5月31日,“高速平原”再添新線——歷經近3年建設,全長120.6公里的貴州貴陽至黃平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成為貴陽通向長三角地區最便捷的高速通道,惠及沿途縣市300多萬群眾。
群山連綿,溝壑起伏。相比平原地區,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修建高速公路面臨著更多挑戰。像貴黃高速,有橋梁80座、隧道(雙幅計)14座,橋隧比超過40%,控制性工程包括“三橋四隧兩互通”。這其中,貴州省首座六車道懸索橋、主跨徑達650米的陽寶山大橋難度最高。
建造懸索橋,中國建設者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然而,獨特的地形、險峻的山勢帶來了新難題。以往,我國在懸索橋施工中通常采用“預制平行索股法”,即在工廠把若干根鋼絲提前包扎定型為索股后,運至現場直接架設。這種工法效率高、用時短,但對運輸條件和施工場地要求較高。
“陽寶山大橋所處的獨木河大峽谷懸崖壁立、峽谷陡峭,加上貴州山區雨霧天氣較多,道路運輸條件差,體積大重量大的施工材料很難直接運到施工場地。”中交二公局貴黃高速項目總工程師伏亞鋒說,嚴苛的施工條件倒逼建設者向我國交建企業此前尚未掌握的“空中紡絲法”發起攻堅。
架設牽引系統,利用紡絲輪在空中牽拉鋼絲,鋼絲達到一定數量時,再對鋼絲進行梳理、捆扎,形成平行鋼絲索股……2020年5月至9月,經過4個月鏖戰,“紡絲”工序成功完成。23360根高強度鍍鋅鋼絲,在空中每300多根“紡”成一根索股,每36根索股組成一根長度1113.4米的主纜,兩根主纜挺起了大橋的跨度。
“為了摸索研發‘空中紡絲法’,項目團隊開了無數次研討會,還利用尼龍繩和飲用水桶,做了無數次模擬試驗。從紡絲輪的運行到主纜架設,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伏亞鋒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剛開始實施時,一個月只能“紡”三根索股,隨著技術成熟、工藝改進,后來一個月可以“紡”十幾根。
2021年3月27日,陽寶山大橋順利合龍,標志著“空中紡絲法”架設主纜懸索橋的設計關鍵技術在我國大陸成功落地。“我們不僅解決了項目自身的施工難題,也研制出全套技術和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為今后我國建設山區大跨徑懸索橋、2000米級的超大跨徑懸索橋、多跨連續懸索橋等提供了技術支撐。”貴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忠斌認為,相比“預制平行索股法”,“空中紡絲法”成本更低、對施工環境的適應性更強,“掌握了這一技術,未來我國懸索橋的主跨徑有望不斷突破,我國企業也有望在海外市場承接更多特大型懸索橋項目。”
創新,無處不在。貴黃高速其他控制性工程中,同樣運用了不少新技術、新工法:甘溪大橋采用了近年來國內新發明的空腹式剛構橋橋型,創新了空腹三角區施工技術,使主跨徑達到300米,為在建同類橋梁世界第一;烏梅河特大橋主拱纜索安裝扣掛系統采用北斗定位信息技術,有效提升了拱肋安裝精度;長2170米的龍昌隧道施工中,運用了智能三臂鑿巖臺車、拱錨一體機等機械化施工工藝,在“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智慧綠色
項目建設更加注重生態環保
“黨的十八大以來,橋梁施工越來越追求精細化智能化,一批相對落后的施工工藝和設備逐步淘汰,被技術更先進、安全更有保障的工藝設備取代。”長年參與西部路橋項目,閆忠斌明顯感到,近年來交通基建領域的施工質量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中國建造的技藝精進,離不開中國制造的實力增強。“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江蘇法爾勝公司生產的鋼絲,強度從過去的1570兆帕逐步提高到2100兆帕。同樣是直徑7毫米,一根1570兆帕強度的鋼絲可以吊起5輛家用轎車,而2100兆帕強度的則能吊起近7輛。”伏亞鋒告訴記者,近年來,全液壓模板、大噸位架橋機、智能化纜索吊、鋼筋加工機器人等一系列先進的國產裝備普遍運用到路橋建設領域,保障了施工質量和施工人員的安全,也縮短了工程建設周期。
建造過程更加智慧高效的同時,施工理念也正悄然轉變。綠色生態成為不少交通基建項目的追求目標。
在貴黃高速杠高隧道和甲多隧道之間的路基中央,一棵高約20米的百年古松迎風挺立,仿佛在向過往車輛揮手致意。
“為了這棵古松,我們特地把高速‘拐了個彎’。”伏亞鋒告訴記者,按照原本的設計,古松地處路基正線范圍內,需遷至他處,但項目部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利用高速公路中央綠化帶的位置給它安了家。在貴黃高速全線,桂花、香樟、紅豆杉、羅漢松等千余棵珍貴樹種都沒被隨意砍伐、清理,而是被搬進了服務區、互通區、綠化帶等區域的“新家”,為高速公路增添了綠意與生機。
在貴定互通段,公路匝道環繞一座山包,巧妙的設計避免了山體遷挖,讓路與山“友好相處”;在陽寶山大橋施工中,經過優化施工方案,可能造成的植被損失減少了90%以上;貴黃高速全線施工便道盡可能利用既有道路,新修便道盡量選取荒地、坡地、劣質地,減少對農田的人為分割,通過各種措施共節約土地600余畝……閆忠斌感慨:“建設之初,項目部就樹立了‘最小破壞、最大保護’的理念,力爭把高速公路輕輕地放進山水之間。事實證明,我們做到了。”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如今,驅車穿行在貴黃高速,青山綠水相伴,新鮮空氣撲面,令人心曠神怡。
支撐有力
拉動投資、解決就業,長遠影響沿線地區發展
“剛來項目時,本來就是想貼補點家用,沒想到學到了大本事,終身受益。”2018年初,貴州省貴定縣新巴鎮樂邦村苗族漢子陳元榮得知陽寶山大橋項目準備啟動后,就前去應聘。起初,他只是從事看護場地、搬運建材等簡單工作,后來在項目部老師“一對一”指導下,學會了駕駛挖掘機,并很快通過考核認證。大橋竣工后,擁有了新技能的陳元榮又跟著大部隊奔赴其他項目了。
“我們在建設過程中,積極對接沿線的龍里、貴定、福泉、黃平等縣市所屬的20多個鄉鎮,為450多戶像陳元榮這樣的脫貧戶提供就業機會、傳授施工技能。”閆忠斌告訴記者,貴黃高速在建設過程中,同步建設了10條、長度達50多公里的連接線,并按“永臨結合”的原則打造了200多公里水泥硬化施工便道,高速通車后,便道全部移交當地,成為通村入寨的“幸福路”,方便山區百姓日常出行。
建設高速公路,不僅惠及當下,還將長遠影響沿線地區發展。過去,位于貴州省東部的黃平縣到貴陽市的車程有3個半小時,貴黃高速通車后,車程一下縮短至1小時20分鐘。
眼下,黃平縣新州鎮槐花村的槐花工業區里,新引進的黃窖酒業正在建造廠房,預計9月份便可投入使用。選擇槐花工業區,黃窖酒業負責人母應源看中的是區位條件:“出了貴黃高速,不到1公里就能到廠子。”目前,槐花工業區已有健康醫藥、特色食品、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21家企業落戶。此外,黃平縣的舊州古鎮也正摩拳擦掌,準備借著高速通車的東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和特色農業產業。
“未來,沿線各地的手工苗銀制品、傳統蠟染布匹、特色生態農副產品可以沿著高速走出‘山窩窩’。”閆忠斌表示,貴黃高速不僅可有效改善黔南、黔東南等地區出行條件,還能大幅提升貴陽至長三角、長株潭城市群的通道運輸能力。
不只是貴州。隨著一批項目的建設推進,我國公路網還將不斷完善,為更多地區送去發展的希望。
“今年1—5月,我國新開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項目120個、3600余公里,總投資1820億元。截至5月底,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工程在建規模8.7萬公里,在建項目超過2000個,總投資7.2萬億元,吸納農民工就業超過400萬人。”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表示,下半年,我國還將加快開工一批重點公路項目,進一步發揮公路建設促投資、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作用。